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35.51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作繭自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更明白地說:「大道祇在目前,迷倒愚人不了。」佛就在眼前,迷糊的人們不了解,用盡心機往外去尋找,那倒真像是蠶吐絲為繭,把自己越綑越緊,離佛的境界也就越來越遠了。後來「作繭自縛」這句成語或即從這裡演變出來。出現「作繭自縛」這句成語的文獻如:《浮生六記.卷六.養生記逍》:「又讀〈逍遙遊〉,而悟養生之要,惟在閒放不拘,怡適自得而已。始悔前此之一段痴情,得勿作繭自縛矣乎!」
色厲內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語.陽貨》篇載:孔子說:「有些人外表非常嚴厲,內心卻十分怯懦,若拿小人來作比喻,就像是翻牆挖壁進入別人家裡的盜賊。」透過這段文字,我們大概可以測知,在孔子眼中,「色厲內荏」者,指的是表裡不一的人。這樣的人在人前偽裝成嚴峻守義之士,竊取別人的尊敬,但內心唯恐被人識破,令人不齒,和盜賊在人前裝作光明正大,但心裡就怕被人拆穿一樣。後來「色厲內荏」被用來形容人外表嚴厲而內心怯懦。
道貌岸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一本正經反義:嘻皮笑臉辨似: 岸,音ㄢˋ。高傲、莊嚴的樣子。不可寫作「暗」。 「道貌岸然」及「一本正經」都有神態莊嚴的意思。 「道貌岸然」側重於莊重高尚;「一本正經」側重於嚴肅認真。 道貌岸然 一本正經 辨似例句 ○ ㄨ 在大殿裡,眾信徒莫不~,靜聽上人開示。 ㄨ ○ 看他說得~的樣子,不像是開玩笑。
高瞻遠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充滿陽光的屋室,光亮無比,胸懷亦將開闊。但若封閉心智,執意於狹隘而單一的學問,不願使識見廣博,那就像是毫無生氣的死人一樣。後來這段文字中的「高瞻」被截取出來,用來形容識見廣闊。 「遠矚」則是出自北魏.張淵〈觀象賦〉(見收於《魏書》本傳)。張淵,史書云:「不知何許人。明占候,曉內外星分。」即言此人善以天象變化來推測吉凶禍福。其作〈觀象賦〉,即其觀察天象時,對人事變化所生的種種感慨。文中有「凝神遠矚,䚕目八荒」之句,原用以描繪凝神遠望,縱觀天下的姿態,而後「遠矚」一詞被截取出來,引申為眼光長遠的意思。這兩個典源一見「高瞻」,一見「遠矚」,後來被合用成「高瞻遠矚」,用來形容見識遠大。
強弩之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隊若要討伐匈奴,必須長途跋涉,一旦經過長距離的遠征,無論是多麼威武勇猛的軍隊,必定已是人困馬乏。就像是從強弩射出的箭,一旦到射程盡頭就毫無力道,連極為細薄的絹絲都無法穿透;也像是強勁的風勢到結尾時,連一根羽毛都無法吹動。若以如此軍力去對抗以逸待勞的匈奴,沒有任何勝算。朝中其他大臣聽了韓安國的一番論述,都紛紛附和,於是漢武帝便與匈奴結下了友好之盟。後來「強弩之末」這句成語,就從《史記》文中「彊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原本強大的力量已經衰竭,不能再發揮效用。
望塵莫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意卻自然而周到;沒有爵位,而百姓卻自然的歸向。這些在顏淵的心中,一直無法解釋是什麼緣故,總覺得孔子像是在前面快速奔跑,自己在後面,卻怎麼樣也追不上。《莊子》原文的「夫子奔逸絕塵,回瞠若乎後者」,後來也許就演變成「望塵莫及」這句成語,用來比喻遠遠落在他人之後。
游刃有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遊刃有餘」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先秦哲學家莊子喜歡用寓言來啟發人們的智慧,他在〈養生主〉這篇文章中,就用了一則「庖丁解牛」的寓言,來讓人們了解理想的人生觀到底是什麼。這則寓言的內容大意是說:庖丁為文惠君分卸一頭牛的肢體,不僅動作像最美妙的舞蹈,所發出的聲音更像是最好聽的音樂。文惠君不由讚嘆地問:「你是怎麼辦到的?」庖丁說他所喜歡的是「道」,已經比技巧更進了一步。剛開始解牛的時候,眼睛所看的無非就是頭牛,根本無從下手。三年之後,才有所領略,眼睛已能看到牛的筋骨結構。到了現在,已可以不藉用目視,純粹運用精神感覺來動刀了。循著牛體天然的組織結構,削劈筋骨間的空隙,然後把刀子引向骨節的孔穴...
閉月羞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閉月羞花」係由「閉月」及「羞花」二語組合而成。 「閉月」是出自三國魏.曹植〈洛神賦〉。 「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形容洛神美好的姿態,像是被輕雲掩蔽的月亮,也像是隨風飄搖、迴旋的落雪,曼妙無比。 「羞花」是出自唐.李白〈西施〉詩。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形容西施美麗的容貌,冠絕古今,連荷花都自覺不如而感到羞愧。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閉月羞花」,用來形容女子容貌十分姣好。
千鈞一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繫著千鈞的重物;另外在唐.韓愈〈與孟尚書書〉中,「其危如一髮引千鈞」,這句話的意思是:情勢的危急,就像是在一根頭髮上,掛著千鈞重的東西一樣。這兩處的說法都是危險的意思後來「千鈞一髮」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非常危險。「千鈞一髮」較早的書證如宋.李曾伯〈水龍吟.吾皇神武中興〉詞:「中流孤艇,千鈞一髮,老夫何有?」
義正辭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歐陽修,字扑籜,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北宋盧陵人。為文造語平易而情韻綿邈,詩詞清新婉約,為一代文宗。這是歐陽修在讀到張續和李常的文章後,寫下感想贈與石介的一首詩。詩中提到張續和李常,就像是未經琢磨的玉石,可說是天下的瑰寶。他們的文章嚴正有力,義理充分,詞語質樸而不鄙俗;雖古雅的風味淡了些,但文字精純而不雜。後來「義正辭嚴」這句成語,就從這裡的「辭嚴意正」演變而出,用來指義理正當,措詞嚴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