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阮囊羞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阮孚家貧,曾攜一黑色囊遊會稽山,客問囊中何物,阮曰:「但有一錢守囊,恐其羞澀。」典出宋.陰時夫《韻府群玉.十陽韻》。後用以稱自己貧困窘乏,一無所有。清.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上》:「阮囊羞澀,行止兩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坎(☵)下艮(☶)上。進退兩難,不知所適之象。
狼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說狽為「跋」的訛字。狼跋指老狼前進則踩到自己下巴垂下的肉,後退則絆到自己的尾巴而跌倒。見《詩經.豳風.狼跋》。比喻情勢窘迫,進退兩難。晉.李密〈陳情表〉:「臣之進退,實為狼狽。」比喻身心困頓疲乏。如:「狼狽逃走」。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二三齣:「奴家自從婆婆死後,萬千狼狽,誰知公公病又將危。」《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朝廷大典,李大人耑要借光,不想先生病得狼狽至此。不知幾時可以勉強就道?」
焦頭爛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語譯3 .故事內容4 .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例句 .出處 漢書。霍光傳:「今論功而請賓,曲突徙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耶?」 .語譯 今多用以比喻處境十分狼狽窘迫。 .故事內容 <<無>> .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狼狽不堪,進退兩難。 相反詞 一帆風順,左右皆宜,進退自如。 .例句 他最近為公司裡種種不順利的事忙得焦頭爛額。
柯爾伯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柯爾伯格(Lawrence Kohlberg,1927~1987)Kohlberg 道德發展理論要義在1969年 道德思想與行動發展分期提出了著名的三期六階段道德發展理論第一期 前習俗道德期(preconventional level of morality)-九歲以下兒童面對道德兩難從事道德推理判斷時,尚帶有自我中心的傾向,凡是必先考慮行為後果是否能滿足自我的需求為主,不能兼顧行為後果是否符合社會習俗或社會規範的問題。第一階段:避罰服從取向-只從表面行為後果的好壞。盲從服從權威,旨在逃避懲罰。兒童之所以會服從,不是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用於句中,表示停頓。只用於對舉的句型中,表示猶疑、兩難的語氣。如:「做吧,沒有工夫;不做吧,又急著要用。」
進退維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谷,比喻困境。進退維谷形容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詩經.大雅.桑柔》:「人亦有言,進退維谷。」《文明小史》第五回:「卻說柳知府先受了眾紳士的排揎,接著洋人見面又勒逼他定要辦人,真弄得他左右危難,進退維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賣出。如:「銷售」、「零售」、「拋售」。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定勢》:「是楚人鬻矛譽楯,兩難得而俱售也。」
騎虎難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進退兩難、進退維谷、勢成騎虎
一勞永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哀帝建平年間,匈奴首領單于上書,表示願意向漢朝進見、進貢。當時正好哀帝有病在身,有些大臣們就說,以前在宣帝、元帝時,單于進見,國家就發生了變故。皇上陷於兩難,與公卿們研商後,決定不允許匈奴進見。這時,揚雄上書諫言,內容是說:單于上書請求進見,而國家卻不允許,與匈奴之間的仇怨就會從此開始。因而列舉了秦朝以來對於匈奴問題的處理,總是花費了許多心力、財力和物力,才得以解決。並不是前朝樂於花費大量的資源,去和匈奴周旋,而是因為如果不經過一次的勞苦,就無法得到安逸;不花費短暫的財力、物力,就得不到永久的安寧。而匈奴一直是中國歷來最大的問題,前朝一向很重視,所以現在也不應該輕視。既然匈奴願意進見,就不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