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兔死狗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淮南子.說林》1>璧瑗成器,礛諸之功;鏌邪斷割,砥礪之力。狡兔得而獵犬烹,高鳥盡而強弩2>藏。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文子.上德》、《史記.卷四一.越王句踐世家》。
(2) 強弩:裝有機關,勁度很強的弓。弩,音ㄋㄨˇ。〔參考資料〕 ■《文子.上德》使葉落者,風搖之也。使水濁者,物撓之也。璧鍰之器,礛之功也。莫邪斷割,砥礪之力也。虻與驥致千里而不飛,無裹糧之資而不飢。狡兔得而獵犬烹,高鳥盡而良弓藏,名成功遂身退,天道然也。■《史記.卷四一.越王句踐世家》句踐已平吳,乃以兵北渡淮,與齊、晉諸侯會於徐州,致貢於周。周元王使人賜句踐胙,命為伯。句踐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與楚,歸吳所侵...
|
罄竹難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散循饑無日矣。此皆亂國之所生也,不能勝數,盡荊2>、越3>之竹,猶不能書。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戰國齊.孫臏《孫臏兵法.奇正》。
(2) 荊:荊州,中國古代九州之一。地約當今湖南、湖北二省及四川省東南部、貴州省東北部與廣東省北部西隅連、連山二縣及廣西省全縣等地。
(3) 越:春秋時越國之地,地約當今江蘇、浙江及山東南部。〔參考資料〕 戰國齊.孫臏《孫臏兵法.奇正》戰者,以形相勝者也。形莫不可以勝,而莫知其所以勝之形。形勝之變,與天地相敝而不窮。形勝,以楚越之竹書之而不足。
|
捉襟見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讓王》1>曾子居衛,縕袍无表,顏色腫噲,手足胼胝。三日不舉火2>,十年不製衣,正冠3>而纓4>絕,捉衿5>而肘見,納屨6>而踵決7>。曳縰而歌〈商頌〉,聲滿天地,若出金石。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故養志者忘形,養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韓詩外傳.卷一》。
(2) 舉火:生火煮飯。
(3) 正冠:把帽子戴正。冠,音ㄍㄨㄢ。
(4) 纓:繫帽的帶子。
(5) 捉衿:抓住胸前的衣襟。衿,音ㄐ|ㄣ,同「襟」,古代衣服的衣領。
(6) 屨:音ㄐㄩˋ,鞋子。
(7) 踵決:腳後跟露出來。踵,腳後跟。〔參考資料〕 《韓詩外傳.卷一》原憲居魯,環堵之室,...
|
暴虎馮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小雅.小旻》1>國雖靡止,或聖或否。民雖靡膴,或哲或謀,或肅或艾。如彼泉流,無淪胥以敗。不敢暴虎2>,不敢馮河3>。人知其一4>,莫知其他5>。戰戰兢兢6>,如臨深淵7>,如履薄冰8>。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論語.述而》。
(2) 暴虎:明知與虎鬥要靠器械,卻示其勇而不用。暴,音ㄅㄠˋ,徒手搏鬥。
(3) 馮河:明知渡河須藉舟船,卻示其勇而不用。馮,音ㄆ|ㄥˊ,徒步渡河。
(4) 一:指「暴虎馮河」之事為非。
(5) 其他:指小人邪辟之謀,禍國殃民。
(6) 戰戰兢兢:形容戒慎恐懼的樣子。見「戰戰兢兢」。
(7) 如臨深淵:好像走到深水潭的邊上。比喻行事十分小...
|
口若懸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語滔滔不絕,如瀑布流瀉不止。形容能言善辯。《金瓶梅》第三三回:「但遇著人,或坐或立,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就是一回。」《儒林外史》第四回:「知縣見他說的口若懸河,又是本朝確切典故,不由得不信。」也作「懸河瀉水」。
|
咄咄逼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精3>,字體遒媚4>,師可詣晉尚書館書耳。仰憑至鑒,大不可言。弟子李氏衛和南。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晉.王羲之〈雜帖〉。
(1) 衛:衛鑠(西元272∼349),字茂猗,東晉河東安邑人,汝陰太守李矩妻。工書法,尤擅隸書,師法鍾繇。王羲之少時曾跟他學書法。
(2) 王逸少:王羲之(西元321∼379),字逸少,王導之姪,晉臨沂人,後南遷為會稽人。嘗為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善書法,所寫草隸,冠絕古今,以〈蘭亭集序〉、〈樂毅論〉等為最,後人稱為「書聖」。
(3) 洞精:流利精妙。
(4) 遒媚:形容書法秀美而強勁有力。遒,音ㄑ|ㄡˊ。〔參考資料〕 晉.王羲之〈雜帖〉(據《全上古三代...
|
為虎作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其三班,貫心而踣。逡巡諸倀奔走卻回,伏其虎。……及明,二子分銀與獵者而歸耳。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唐.佚名《原化記》、唐.戴孚《廣異記》。
(2) 人定:入夜,即黃昏之後時段。
(3) 歌吟:唱歌吟詩。
(4) 弓:一種弓弩名。
(5) 朝:音ㄓㄠ,早晨。
(6) 禪和:出家人。
(7) 張:張弓而射。
(8) 發其機:觸動機關。
(9) 詰:音ㄐ|ㄝˊ,詢問。
(10) 倀鬼:音ㄔㄤ,傳說中被虎吃掉後又供虎使喚的鬼。〔參考資料〕 ■唐.佚名《原化記》(據《太平廣記.卷四三三.潯陽獵人》引)潯陽有一獵人常取虎為業。於徑施弩弓焉,每日視之,見虎跡而箭已發,未曾得虎。...
|
臥薪嘗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苦膽,這樣提醒著自己。後來,句踐終於滅了吳國,報了一箭之仇。 至於臥薪這件事,後人一直和句踐嚐膽的典故合在一起用,所以連成了臥薪嚐膽的成語,但出處已經不可考了。
|
杯弓蛇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有他怪。」宣遂解,甚夷懌17>,由是瘳18>平,官至尚書,歷四郡,有威名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晉書.卷四三.樂廣列傳》。
(2) 郴:音ㄔㄣ。應郴,東漢人,生卒年不詳。應劭之祖父。曾官至武陵太守。
(3) 汲令:汲縣縣令。東漢時,汲縣隸屬河內郡,今位在河南省境內。
(4) 夏至:古代二十四節氣之一,時在陽曆六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此日,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
(5) 詣見:前往拜訪。詣,音|ˋ。
(6) 主簿:古時,郡府及縣廷均有此官。為太守及縣令身旁親近屬吏,相當於今之主任祕書。
(7) 杜宣:東漢人,生卒年不詳。應郴下屬。
(8) 羸露:瘦弱,身體衰弱。羸,...
|
釜底抽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呂氏春秋.季春紀.盡數》1>今世上卜筮禱祠,故疾病愈來,譬之若射者,射而不中,反修于招,何益於中?夫以湯2>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則止矣。故巫醫毒藥,逐除治之.故古之人賤之也,為其末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書.卷五一.賈鄒枚路傳.枚乘》。
(2) 湯:熱水、開水。〔參考資料〕 《漢書.卷五一.賈鄒枚路傳.枚乘》人性有畏其景而惡其跡者,卻背而走,跡愈多,景愈疾,不知就陰而止,景滅跡絕。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欲湯之凔,一人炊之,百人揚之,無益也,不如絕薪止火而已。不絕之於彼,而救之於此,譬猶抱薪而救火也。養由基,楚之善射者也,去楊葉百步,百發百中。楊葉之大...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