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搜括。如:「剝削」。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一二:「非盜府庫之錢糧則削生民之膏血。」
|
反求諸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語.衛靈公》1>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禮記.射義》、《孟子.離婁上》、《孟子.公孫丑上》。〔參考資料〕 ■《禮記.射義》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諸己,己正而後發;發而不中則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孔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孟子.公孫丑上》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孟子.離婁上》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荅,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詩》云:『扑鬘配命,自求多福。』」
|
杞人憂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杞人憂天 目錄1 字形音義2 注音兩式3 典故4 相似相反詞 字形音義1. 杞 ㄑㄧˇ字義: 國名、植物名2.人 ㄖㄣˊ字義: 品格、性情。3.憂 一ㄡ字義: 擔心、焦慮、煩惱4.天 ㄊ一ㄢ字義: 日月星辰所羅列的空間,即天空。與「地」相對。 注音兩式注音一式 ㄑ|ˇ ㄖㄣˊ |ㄡ ㄊ|ㄢ注音二式 ch rn yu tin 典故 典源:《列子.天瑞》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又有憂彼3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
|
無伐善無施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注音2 解釋3 出處4 典故5 譯文6 補充7 實例8 參考資料 注音ㄨˊ ㄈㄚ ㄕㄢˋ ㄨˊ ㄕ ㄌㄠˊ 解釋對別人不稱讚自己的優點,也不張揚自己的功勞。 出處先秦兩漢 -> 儒家 -> 論語 -> 公冶長 典故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 譯文顏淵、季路侍奉時。孔子說:「為什麽不說說各人的志向呢?」子路說:「...
|
鏡花水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則異今事。如鏡中像,水中月,見如有色,而無觸等,則非色也。化亦如是,法身亦然。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大智度論.卷六》、唐.裴休〈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方袍大達法師元秘塔碑銘〉、《景德傳燈錄.卷一四.石頭希遷大師》。〔參考資料〕 ■《大智度論.卷六》解了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虛空,如響,如揵闥婆城,如夢,如影,如鏡中像,如化。■唐.裴休〈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方袍大達法師元秘塔碑銘〉(據《全唐文.卷七四三.裴休》引)空門正闢,法宇方開。崢嶸棟梁,一旦而摧。水月鏡像,無心去來。徒令後學,瞻仰徘徊。■《景德傳燈錄.卷一四.石頭希...
|
錦上添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黃庭堅〈了了菴頌〉(據《豫章黃先生文集.卷一五》引)1>方廣菴名了了,了了更著菴遮。又要涪翁2>作頌,且圖錦上添花。若問只今了未,更須侍者煎茶。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祖堂集.卷九.羅山和尚》、宋.王安石〈即事〉詩。
(2) 涪翁:黃庭堅(西元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又號涪翁,宋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人。與張耒、晁補之、秦觀合稱蘇門四學士。工詩,為江西詩派的開創人,並擅行、草書。涪,音ㄈㄨˊ。〔參考資料〕 ■《祖堂集.卷九.羅山和尚》因鄭十三娘,年十二,隨一師姑參見西院大溈和尚。纔禮拜起,大溈問:「這個師姑什摩處住?」對云:「南臺江邊。」溈山便喝出。又問:「背...
|
曲突徙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燔髮灼爛之右。」書奏,上使人賜徐福帛十匹,拜為郎。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桓譚《新論.見徵》。
(2) 徐先生:徐福,漢茂陵人,生卒年不詳。漢宣帝時徐福曾屢次上書言霍氏太盛,宜加以抑制。後來霍氏被誅,宣帝獎勵徐福,賜帛拜官。
(3) 直:直的煙囪。,音ㄊㄨˊ,煙囪。,或作「突」。
(4) 曲:動詞,使彎曲。
(5) 嘿然:不作聲。嘿,音ㄇㄛˋ,同「默」。
(6) 息:同「熄」,火勢熄滅。
(7) ...
|
墨守成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墨守」:#《戰國策.齊策六》1>今燕王方寒心獨立,大臣不足恃,國弊旤2>多,民心無所歸。今公又以弊聊之民3>,距全齊之兵4>,期年5>不解,是墨翟之守6>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墨子.公輸》。
(2) 旤:同「禍」。
(3) 弊聊之民:疲憊的聊城軍民。弊,疲憊。
(4) 距全齊之兵:抵抗齊國全部的兵力。
(5) 期年:一周年。
(6) 墨翟之守:墨翟的善於守城。墨翟,西元前501∼前416,戰國時魯人,提倡兼愛、非攻、節用、薄葬等學說,主張消弭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後世亦稱為墨子。〔參考資料〕 《墨子.公輸》於是見公輸盤1>,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2>為械3...
|
咎由自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志.卷四○.蜀書.劉彭廖李劉魏楊傳》1>評曰:「劉封處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衛。彭羕、廖立以才拔進,李嚴以幹局達,魏延以勇略任,楊儀以當官顯,劉琰舊仕,並咸貴重。覽其舉措,跡2>其規矩3>,招禍取咎4>,無不自己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戰國策.齊策四》。
(2) 跡:追蹤、探究。
(3) 規距:指行為法度、標準。
(4) 招禍取咎:招來災禍。〔參考資料〕 《戰國策.齊策四》齊宣王見顏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悅。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對曰:「夫斶前為慕勢,王前為趨士。與使斶為趨勢,不如使王為趨士。...
|
蚍蜉撼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漿。騰身跨汗漫,不著織女襄。顧語地上友,經營無太忙!乞君飛霞佩,與我高頡頏。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唐.拾得〈詩〉。
(2) 李杜:指李白、杜甫。李白(西元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家居四川綿州,唐代詩人。個性率真豪放,嗜酒好遊,其詩高妙清逸,世稱「詩仙」。杜甫(西元712∼770),字子美,號少陵,河南鞏縣人。唐代詩人,有「詩聖」之稱。其詩博大雄渾,千態萬狀,不僅慨嘆自己遭時不遇,亦反映出當時的社會動亂形態,故有「詩史」之名。
(3) 蚍蜉:音ㄆ|ˊㄈㄨˊ,一種大蟻。
(4) 不自量:指不知衡量自己的力量。〔參考資料〕 唐.拾得〈詩〉(據《全唐詩.卷八○七.拾得》...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