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8.19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自我典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我典藏意指學者專家在學術文獻正式出版,著作權轉移至期刊出版商後,將學術文獻典藏於自己的電腦硬軟體設備的行為。過去並沒有自我典藏這個詞彙,對於自我典藏的行為沒有特別的討論,亦沒有出版商對於自我典藏有特別的規範,皆按照一般的經驗法則行之。但是隨著取得期刊論文的成本越來越高,圖書館使用相同經費可以採購的學術期刊逐年降低,許多讀者遂直接與作者聯繫以取得學術論文,期刊出版商認為這種行為傷害其商業利益。因此,問題並不在於自我典藏,而在於自我典藏後的資訊傳播行為。《布達佩斯公開取用倡議》(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是真正開啟討論自我典藏的宣言,該倡議將自我典藏視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躲、隱避。如:「埋藏」、「躲藏」、「藏汙納垢」。
收存。如:「收藏」、「儲藏」、「藏私」、「藏書」。
寶藏:珍藏的寶物,亦指珍貴的資源。如:「聽說後山有寶藏。」
佛、道經典的總稱。如:「三藏」、「道藏」、「經藏」。
藏青色:藍而近黑的顏色。如:「他很喜歡藏青色的褲子。」
大陸地區西藏的簡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作為依據或規範的書籍。如:「字典」、「典籍」、「經典」、「法典」、「引經據典」。
標準、法則。如:「典範」、「典型」。
儀式、典禮。如:「大典」、「慶典」、「開幕典禮」。
古書中可稱說的故事。如:「用典」、「典故」。
主持。如:「典試」、「典獄長」。
質押。如:「典當」、「典押」、「典賣」。
三教九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人弘揚光大,反而是各種不同思想的理論學說相繼出現。這些著作經過秦朝的焚書災厄,到了漢朝重新加以收拾典藏,由劉向為這些典籍分門別類,寫成《別錄》一書,而有了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等九流的分別。後來「三教」和「九流」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三教九流」,用來指宗教、學術的各種流派。後亦用於指社會上各種行業或各色人物。
關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松之注《廿二史劄記》趙翼撰 外部連結 http://guanyu.chms.org.tw/ 關公數位典藏 http://www.tkkca.org/ 台灣關公文化協會 http://www.pnp.com.tw/~god/ 關聖帝君全球資訊網 以上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7%9C%E7%BE%BD#.E6.95.97.E8.B5.B0.E9.BA.A5.E5.9F.8E
王鼎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khmhhtjcgmldipkehtjchjjahojjhhjchijbhojahpjihljb爾雅典藏館http://www.elitebooks.com.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B01-A001&Category=77389#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6879.htm 責任編輯109602125 吳喬麗
李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hu.edu.tw/taiwan/reside_writer_LiAng_08-0.htm台灣文學-典藏作家http://dcc.ndhu.edu.tw/literature/author7.htm2007台灣作家品目錄http://www3.nmtl.gov.tw/Writer2/writer_detail.php?id=537台灣文學作家系列http://www.rti.com.tw/big5/activities/Literator/page25.htm 責任編輯109602125 吳喬麗
APP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為什麼近幾年來APP廣為大家所使用的原因。 資料來源蘭文里(2011)。百里九十:我愛APP。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10(3)。陳泰穎、張育豪(2011)。學習傳播的新媒介:APP。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10(5)。MyApp愛瘋誌
博物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蒐集、陳列各式各樣物品,讓人觀賞,並永久保存及提供研究的場所。[例]一座典藏豐富的博物館就等於是一個知識寶庫。
張愛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過修改以後重新定名為《半生緣》,在《皇冠》雜誌、香港《星島晚報》進行連載。1991年,《張愛玲全集典藏版》由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出版。2004年2月,台灣皇冠文化集團在其50周年社慶之際,宣佈推出張愛玲的遺作《同學少年都不賤》,這本突然曝光的著作據稱是張愛玲的最後一部遺稿。其後該書的簡體中文版權也由天津人民出版社獲得。2005年,皇冠出版社與大陸的書商合作,委託陳子善先生擔任主編,收錄她以往未曾正式結集出版的散文、電影劇作、親筆插畫和個人遺物的照片,輯成新書《沉香》。2009年2月23日,帶有自傳色彩的《小團圓》在台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