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10.93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負荊請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條。袒,音ㄊㄢˇ,脫衣露出上身。荊,指荊木枝條製成的鞭子,古代用作刑杖。 (10) 寬:度量宏大、包容饒恕。 (11) 卒:終於。 (12) 驩:音ㄏㄨㄢ,通「歡」,友好。 (13) 刎頸之交:比喻可同生共死的至交好友。見「刎頸之交」。
狹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見識短淺而氣量不恢弘。《荀子.修身》:「狹隘褊小,則廓之以廣大。」唐.韓愈〈答李秀才書〉:「元賓行峻潔清,其中狹隘,不能包容。」
偷換概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詞,因為對方真正的論據並沒有被推翻。 例子對象事實:教育部於中小學的教師手冊內編入「性別平等」以及「包容不同的性傾向」的相關內容。偷換概念:「教育部支持並鼓勵同性戀,推廣濫交行為。」[1]外部連結參考資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包容、容納。如:「包含」。《易經.坤卦.文言曰》:「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唐.杜甫〈絕句四首〉之三:「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包容、容納。《詩經.周頌.載芟》:「播厥百穀,實函斯活。」漢.鄭玄.箋:「函,含也。」《漢書.卷一○○.敘傳上》:「函之如海,養之如春。」唐.顏師古.注:「函,容也。」
文化回應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確,是屬於知識上的增能,並且透過知識上的增能提升自信,進而達到情感上的增能。因此其內涵有四面向:建立包容、發展態度、提升意義、培養能力。不同學者對文化回應教學之定義(一)Bowers 和Flinders:文化回應教學指的是察覺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差異,並能以教育的方法回應學生受文化塑模形成的學習行為。(二)Villegas:提升文化差異學生的學習表現,她認為學生對學習的期待因文化而異,為了增加學習機會,教師應了解學生的文化特色,並加以轉化為教學實踐。(三)Smith:文化回應的教學目標不只是提升學生的課業表現,更應幫助教師...
得理不饒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所持的理由得到支持時,便盛氣凌人。如:「待人要敦厚,多些寬恕與包容,切莫得理不饒人。」
海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包涵、包容、寬恕、宥恕、原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包容很多的。如:「富麗堂皇」、「文富辭豐」。
憎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厭惡痛恨。[例]憎恨製造對立,包容才能和平相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