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40.631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敝帚自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東觀漢記.卷一.光武帝紀》載,新莽敗亡之後,光武帝劉秀即位繼承漢朝天下,這時公孫述也在蜀自立為王,由於屢次招降不成,因此光武帝就派吳漢率軍攻打公孫述。光武帝十二年十一月,吳漢的軍隊攻到成都城門下。公孫述不敵,被刺傷,扶著車子退回軍營,當晚就過世了。隔天其手下部將即向吳漢投降,吳漢卻下令誅殺公孫述的妻子兒女,將他的首級傳送回洛陽,並且放縱士兵在城中燒殺虜掠。光武帝聽到這個消息,下詔譴責吳漢。當時吳漢的副將劉禹也對他說:「成都城裡的老弱婦孺數以萬計,一旦放任士兵縱火搶奪,後果將不堪設想,光是聽到就讓人鼻酸。在一般人家裡儘管是殘破不堪的掃帚,也會當作價值千金的寶物來珍惜!何況他們都是我大漢的子民...
臥薪嘗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次吳王闔閭率兵攻打越國,可是卻被越國的大將用弓箭射傷,不久之後傷重病死了。從此以後,闔閭的兒子夫差即位,就每天都想著為父報仇,這樣努力了三年之後,吳國國力大盛一舉打敗了越國,而且還把越王句踐俘虜回國。 句踐在吳國當俘虜的時候,刻意地表現的很忠心,甚至有一次夫差生病了,他還替夫差嚐糞便的味道,最後博取了夫差的信任放他回國。句踐回國之後,無時無刻不記著復仇這件事,他在座位旁邊放了苦膽,坐臥都要嚐一下,飲食之前也要先嚐一下苦膽,這樣提醒著自己。後來,句踐終於滅了吳國,報了一箭之仇。 至於臥薪這件事,後人一直和句踐嚐膽的典故合...
自怨自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是戰國時代的思想家,後人尊稱為「亞聖」。相傳由他與門人所著《孟子》一書,專門闡述仁義道德的重要,對後世的思想影響很大。在〈萬章〉中,孟子強調古代的君王傳賢不傳子,故有堯禪讓位給舜,舜禪讓位給禹的事蹟。後世的王位傳承雖然改為父死子繼,但是如果不能順應天命,施行仁政,仍然無法長久保有天下。孟子舉商王太甲為例,太甲是太丁之子,成湯之孫,即位後便荒淫無度,因此被宰相伊尹放逐三年,直到他悔過修德,按照仁義做事,伊尹才將他迎接回來。後來原文中的「自怨自艾」成為一句成語,從原義轉用來形容人消極的埋怨自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是。《書經.無逸》:「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文選.張衡.思玄賦》:「將荅賦而不暇兮,爰整駕而亟行。」
淋漓盡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大內:皇宮。 (2) 井井:有條理的樣子。 (3) 客氏:西元?∼1627,明熹宗乳母。熹宗即位後,封為奉聖夫人。仗帝之寵信,與閹人魏忠賢私通,假傳聖旨,殘害后妃,為亂宮中。至思宗即位,法辦二人,客氏於浣衣局被鞭笞至死。 (4) 魏忠賢:原名魏盡忠(西元1568∼1627)。少嗜賭,無力償債,遂入宮為太監。與熹宗乳母客氏私通,受熹宗寵信,掌東廠之事。權傾一時,干朝亂政,結黨營私,誣陷忠良。有不服者,俱遭殺黜,媚之者稱其九千歲。思宗即位,發其奸,訴其罪,忠賢行至阜城,自縊而死,詔磔其屍。
入木三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併吳、蜀而有天下,國號晉,是為晉武帝。傳至愍帝,為前趙所滅,史稱西晉(西元265∼316)。後司馬睿即位於建康,是為晉元帝,史稱東晉(西元317∼420)。傳至恭帝,為劉裕所篡。此處所指應為東晉。 (3) 更:改。 (4) 祝版:古代祭祀所使用,寫有祭文的木版。〔參考資料〕 唐.李冗《獨異志.卷上》王獻之常為寫〈祭晉元帝廟祝文〉版,墨入木,深八分。
樂不思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 禪:劉禪(西元207∼271),字公嗣,小名阿斗,三國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子。性平庸,無治國之才。即位後,得諸葛亮輔佐,惜諸葛亮死後,國勢漸衰,後降於三國魏。 (3) 蜀:三國蜀漢(西元221∼264),劉備以宗室稱帝於蜀,繼承漢統,為三國之一,史稱為「蜀漢」。凡二主,四十三年。有今四川及雲南、貴州北部、陝西舊漢中府一帶,後為魏所滅。 (4) 感愴:感傷。 (5) 賈充:西元217∼282,字公閭,晉襄陵人,初仕魏,官任廷尉。後仕晉,歷任尚書令等職位。 (6) 諸葛亮:西元181∼234,字孔明,三國蜀漢琅琊郡陽都人。避亂荊州,劉備三訪其廬,乃出。為人足智多謀,忠心耿耿。曾敗曹操於赤...
放蕩不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放蕩不羈」係由「放蕩」及「不羈」二語組合而成。 「放蕩」是出自《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東方朔是西漢武帝時文武雙全的傑出人物。武帝即位初年,徵召天下賢良方正和具有文學才能之人,各地士人、儒生紛紛上書應聘,東方朔也在其中。武帝看了東方朔的自薦書後,讚賞他的氣概,就命令他在公車署中待詔,俸祿不多,也得不到武帝的召見。後來因為他臨危不懼,機智應變,不畏君權的作風,被任命為常侍郎、太中大夫,得到武帝的信任。此處是說東方朔上書給武帝,提出耕戰以強國的建議,並且為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官職而申訴。其行文用語可比美商鞅、韓非,「指意放蕩」─語意流暢而不受拘束,寫了數萬言,最後仍然沒有被重用。 「不羈」則是出...
有恃無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孫,無相害也。』的盟誓,並且保存在盟府裡。齊桓公在世時也盡力在協調解決諸侯間的問題,遵守盟約精神。您即位時,諸侯們都相信您也會遵守先王的盟約,由於我們相信您會信守互助不相攻的盟約,所以一點也不害怕。」齊孝公聽了以後便撤兵回國。後來「有恃無恐」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有依靠而無所顧忌。
草菅人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戴禮記.保傅》殷周之前以長久者,其輔翼天子有此具也。及秦1>不然,其俗固非貴辭讓也,所尚者告2>得也;固非貴禮義也,所尚者刑罰也。故趙高3>傅胡亥4>而教之獄5>,所習者非斬劓人6>,則夷人三族7>也。故今日即位,明日射人,忠諫者謂之誹謗,深為計者謂之訞誣,其視殺人若艾草菅然8>。豈胡亥之性惡哉?彼其所以習導非其治故也。 〔注解〕 (1) 秦:秦朝,西元前248∼前207。戰國時秦滅六國後,秦王政統一天下,建都咸陽,實行中央集權。因秦始皇專制獨裁,二世皇帝殘暴統治,致使六國遺民紛紛起兵抗暴,後為劉邦所滅。 (2) 告:告發。 (3) 趙高:?∼西元前207,秦時宦官。始皇崩於沙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