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0.596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指日可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司馬光〈乞開言路狀〉(據《溫國文正司馬文集.卷四七》引)1>右臣昨在京師,伏蒙太皇太后不以臣愚疏無取,遣使訪以得失,豈惟微臣有千載一遇之幸,中外聞之,踊躍相慶,以為言路2>將開,下情得以上通,太平之期,指日可待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曾肇〈論內批直付有司〉。 (2) 言路:向朝廷進言的途徑。〔參考資料〕 宋.曾肇〈論內批直付有司〉(據《宋文鑑.卷六一》引)臣伏見陛下即位以來,更張政事,除民疾苦,開廣言路,收拔淹滯。每一令之出,內外無不驩呼相慶,以至。未明求衣,辨色臨朝,躬親聽斷,夙夜不懈。推今日欲治之心,為之不巳,太平之功,指日可待。
芒刺在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漢書.卷六八.霍光金日磾傳.霍光》載,漢朝時的霍光,從武帝時即掌有大權,朝廷上上下下對他無不存有敬畏之心。武帝曾孫宣帝剛即位時,霍光陪同乘車前往參拜祖廟。由於對於霍光的畏忌,宣帝一路上,覺得非常地不舒服、不自在,後來改由車騎將軍張安世陪侍,宣帝才終於鬆了一口氣。原文中的「芒刺在背」就是用來比喻因畏忌而極度難過與不安。
汗流浹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汗流浹背」原作「汗出沾背」。西漢初年,由於惠帝才智平庸,朝政由呂太后把持,並分封其家族兄弟為王。呂后去世後,太尉周勃帶兵誅殺呂氏諸王,剷除呂氏的勢力,並迎高祖劉邦的另一個兒子劉恆為帝,是為漢文帝。文帝即位後,右丞相陳平認為周勃平定呂氏之亂,鞏固漢室的天下,功勞比自己要大得多,於是自願將右丞相的位子讓出。文帝採納了他的意見,周勃成為群臣中地位最高的右丞相,陳平則降為較低的左丞相。有一天早朝時,漢文帝問周勃說:「國家一年判決的訴訟有幾件?」周勃過去都是掌管軍事,對這些事情並不了解,只好回答不知。文帝又問:「國家一年的稅收支出又是多少?」周勃也太不清楚,只好又回答不知。文獻中使用「汗出沾背」來形容...
期期艾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264年,字士載,三國魏義陽棘陽人。司馬懿辟之為掾,遷尚書郎,後出參征軍事,遷南安太守。高貴鄉公即位,封方城亭侯,後遷征西將軍,進封鄧侯。景元四年,率軍征蜀,攻入成都,蜀主劉禪降。後遭鍾會誣陷,與其子均見誅,其妻與孫放逐西域。 (2) 口吃:說話結巴、言語困難的樣子。吃,音ㄐ|ˊ。 (3) 宣王:司馬懿(西元179∼251),字仲達,三國魏溫縣人。有雄才,多權變,文帝甚親重之,屢出師與蜀相諸葛亮相抗,使亮不能得志於中原,後以丞相執國政。其孫司馬炎終篡魏稱帝,建立晉朝,追尊為宣帝。 (4) 鳳兮鳳兮:出自《論語.微子》,原文為「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
人定勝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逸周書》原名《周書》,或稱《汲冢周書》,由戰國時人編集古代文獻而成,記載上古至周的一些傳說事蹟。〈文傳解〉記載周文王即位第九年春天在都城鄗,對後來的周武王姬發所說的一段話,內容期勉姬發成為一個仁德愛民的國君,並且指出治理國政時應該順應四時,在合宜的季節耕種、打獵、砍伐草木,不獵殺有孕和幼小的動物,讓土地有足夠的時間休養生息,是保持國力強盛不衰的方法。其中提到:「兵強勝人,人強勝天」,說明強大的兵力可以勝過人力,而人力可以戰勝天命、克服自然阻礙。後來「人定勝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的智慧和力量,能夠克服自然阻礙,改造環境。
喋喋不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絳侯:周勃(?∼西元前169),漢沛縣人。秦末跟隨劉邦起義,屢立軍功,封絳侯。後平呂氏之亂,迎文帝即位,拜右丞相,卒諡武。 (2) 斅:音ㄒㄩㄝˊ,通「效」,效法。 (3) 東陽侯:張相如(?∼西元前165),西漢人。高祖六年以中大夫、河間守擊陳豨,力戰有功,封東陽侯。文帝十四年,為大將軍,出擊匈奴,卒諡武。 (4) 嗇夫:職官名。漢有虎圈嗇夫,為管理虎圈的小官。嗇,音ㄙㄜˋ。 (5) 諜諜:說話不止的樣子。諜,同「喋」,音ㄉ|ㄝˊ。 (6) 利口捷給:辯才敏捷,能言善道。 給,音ㄐ|ˇ,敏捷。見「利口捷給」。 (7) 刀筆之吏:掌案牘的書吏。 (8) 文具:文書具備而無實際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懲戒。如:「懲乂」。《新唐書.卷一○○.列傳.裴矩》:「太宗即位,疾貪吏,欲痛懲乂之。」
無地自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魏昭王的小兒子魏公子無忌,是魏安釐王的同父異母弟。據《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列傳》載,昭王死後,安釐王即位,封公子為信陵君。他天性仁厚,好養士,有賢名。魏安釐王二十年時,秦昭王破趙長平軍,又進兵圍邯鄲。魏無忌的姊姊是趙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平原君數次請救於魏,魏王就派將軍晉鄙率十萬大軍前往救趙,但秦王派使者警告魏王說:如果敢去救趙,秦滅趙後,下個就是滅魏!魏王聽了很害怕,即要晉鄙屯兵觀望形勢。平原君派使者去跟魏無忌求救,說:「邯鄲城早晚就要被攻破了,你即使不管我們趙國,難道你就不可憐你姊姊嗎?」魏無忌聽了十分憂心,就讓門客辯士用種種方法去勸說魏王,但魏王害怕秦國報復,始終不肯答應。後來...
興師問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覺。雲南蒙舍州(今雲南巍山)烏蠻(彝族先民)人。唐代南詔第四世王。開元十六年,父盛邏皮死,嗣為王。他即位之後,靠著唐王朝的扶持,統一六詔,建立了一個以雲南為中心,以彝族、白族先民為主體的南詔王國,並臣屬於唐王朝,成為唐王朝的西南屏障。 (2) 師:軍隊。
怨聲載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後漢書.卷六三.李杜列傳.李固》載,東漢末年由於外戚和宦官政爭,造成當時朝野動盪不安,東漢的國運也搖搖欲墜。漢和帝死後,出生才百餘天的殤帝即位,不久即夭折,於是鄧太后與其兄弟鄧騭迎立年僅十三歲的安帝,但大權仍掌握在鄧太后手中。鄧太后死後,安帝親政,鄧氏一門立刻遭到貶黜,但安帝又援引其母家耿氏及妻家閻氏掌握大權。安帝死後,閻氏立年幼的北鄉侯為少帝,不久即病死。這時對於外戚干政早已心生不滿的宦官們,便趁機發動政變,殺掉閻氏一門及其同黨,擁立順帝。但順帝即位後,政權並未回到皇帝手中,實權仍由皇后的父親大將軍梁商掌握。梁商見到政局敗壞,民間災異四起,想要整頓朝政,於是四處延攬有才德之士。李固是當時...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