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置於句末,表疑問、反詰等語氣。多用於文言文中。相當於「嗎」。唐.柳宗元〈連山郡復乳穴記〉:「斯其為政也,而獨非祥也歟?」
包藏禍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靖:安定。 (2) 距違:抗拒違背。 (3) 館人:看守館舍的人。 (4) 其:豈、難道,表示反詰。 (5) 豐氏之祧:豐氏宗族的始祖廟。豐氏,公孫段之賜姓為豐,故豐氏即指公孫段的宗族。祧,音ㄊ|ㄠ,遠祖廟。
啟發式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預備:3.2.2 提示:3.2.3 聯合:3.2.4 總括:3.2.5 應用: 由來源自於蘇格拉底的反詰法:用反覆問答方式來教導學生,直到學生懂為止。 解釋由教師提出問題,使學生們思考如何解決問題、解決方式的缺點、改進等,使經驗逐漸擴張,思想更為靈活。 分類 海爾巴特的-四段教學法 明瞭:由教師提供教材,使學生更能了解學習的內容。 聯合:使學生將學習之內容與生活週遭經驗有所結合,以便作為學習新教材的類化基礎。 系統:使學生了解新教材與日常生活經驗間的關係。 方法:使學生獲得的知識,經由思考而應用在生活上。 戚勒及其學生萊...
嗟來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子思,子思傳孟子。後世尊稱為「宗聖」。 (8) 微與:不必吧!與,音ㄩˊ,同「歟」,置於句末,表反詰語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疑問或反詰的語氣。如:「嗄!有這種怪事?」
與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肯定詞語後的反詰語,帶有不確定之意,相當於是或不是、可以或不可以。《三國志.卷二二.魏書.盧毓傳》:「得其人與否,在盧生耳。」《儒林外史》第二五回:「不知這來的官果然摘印與否?」
了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表示情勢嚴重得讓人無法忍受。反詰語句,多跟在還字的後面。《老殘遊記》第五回:「你這東西謠言惑眾,還了得嗎!」《文明小史》第五二回:「這混帳王八蛋,有心奚落本府,這還了得。」
豈不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難道不是。表示反詰的語氣。如:「你這樣做,豈不是在嘔氣嗎?」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二折:「他走了我一向尋他不著,他今日自來投到,豈不是飛蛾撲火,自討死吃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毀滅、削平、刪除。如:「剗平」、「剗除」。《文選.揚雄.劇秦美新》:「剗滅古文,刮語燒書。」《後漢書.卷四四.胡廣傳》:「今以一臣之言,剗戾舊章,便利未明,眾心不猒。」
參見「一剗」條。
竊位素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絕在黃河而不得返國。 「素餐」則見於《詩經.魏風.伐檀》,詩歌內容是在諷刺在上位者不勞而食。詩人透過反詰設問的手法,反覆提到:有人不耕種、不收割,為何可獲取三百家的榖糧?有人不上山打獵,為何院子裡掛得都是貆的毛皮?詩歌末尾則說出君子們可是不會白吃、白喝而不從事勞動。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尸位素餐」,用來指占著職位享受俸祿而不做事。出現「尸位素餐」的書證如《漢書.卷六七.楊胡朱梅云傳.朱雲》:「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朱雲當著漢成帝的面,批評張禹不能匡正輔佐主上,也不能對人民有所幫助,占著職位享受俸祿而不做事。今亦可用為自謙之詞,表示自己未能盡到職責。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