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古典人文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文思想早已滲透在古希臘人及羅馬人的學術思想中,但是有形的人文主義則是西方十五世紀文藝復興運動的產品。古典人文主義即指此一時期較為系統化的人文思想。人文主義學者多半接受了希臘及基督教的倫理觀;他們反對自然主義的觀點,為此,古典人文主義者較為傾向於人本的思想,即將人的價值給予極大的關注。他們開始重視人的理性,恢復了人的自信;同時,他們強調世俗生活的價值觀,並認為人是有著自由的本性。一般而言,人文主義的教育,在理想上有自我實現及自我表現二項要求;這是西方早期博雅教育的理想所在。在教育實施上,他們強調要研究人類文明的成就,他們以為偉大思想家的主張,只有從其著作中去領會、去了解。古典人文主義者希望...
古典統計力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以微觀的角度,來探討組成一系統的粒子及粒子間作用所造成的巨觀物理性質時,傳統上有兩種方法,一為動力理論,一為統計力學。因動力理論或牛頓力學方法必須對系統每一粒子的運動狀態及能量傳遞過程作很詳細的描述,因此對一含有極多粒子的系統的描述,便產生計算上的困難。
  古典統計力學避開了動力理論所需面對的粒子碰撞及能量傳遞過程的複雜性,以統計的觀點,假設系統在平衡狀態時,系統有最多可用的量子狀態數。也就是系統中粒子分佈數為最大,有最大可能的亂度。經由波子曼提出的函數關係:S=kℓnΩ,其中,S為一系統的熵值;k為波子曼常數;Ω為系統亂度指標(系統分佈狀態的總和)。
  將熱力學...
古典教育風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典教育風尚,係指西洋教育史上自從文藝復興以後,對於希臘文和拉丁文的學習及古籍經典的學習,成為教育的風尚;這也是古典教育的代表,此種復古風認為美好的事物盡存於過去。這種教育一直經過宗教改革、工業革命仍屹立不搖;英國到了十九世紀後半期,科學教育運動興起後,古典教育的風尚才逐漸退潮,但在大學裡仍有「古典研究系」(Department of Classical Studies)的設置。
  文藝復興所要復興的就是希臘、羅馬文明的精神,其人文主義(humanism)正與中世紀的神學相對立;而透過古籍經典的學習,正是了解希羅文明的主要途徑。因此在教育上,對於這兩種語言的學習則是必要的。逐漸...
古典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八世紀後半至十九世紀前半,盛行於歐洲的藝術復古熱潮。起因於西元一七四八年後,在羅馬相繼發掘出龐貝等遺址。認為藝術不應為個人情感的表現,而應重於秩序井然的整潔形式及均衡和諧、冷靜明確的表現與追求。此種論點正與拿破崙對古羅馬的崇拜與認同不謀而合。德、法為此一復古風的重鎮。
財團法人新古典表演藝術基金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構。由劉鳳學博士及新古典舞團共同捐助基金,於1994年四月成立。以促進舞蹈、音樂、戲劇等展演藝術之創作、表演、研究、出版及推廣為宗旨。成立迄今,基金會除執行表演藝術的開拓創新與文獻的纂集整理、出版工作外,更積極從事教育推廣性質之展演、教學、學術研討會、座談、訓練等活動、和慈善公益等之藝文活動,建立一個全新的基地與源發力;一、如協助新古典舞團演出:《沉默的杵音》(1994),《青春之歌》、《布蘭詩歌》(1995)、《曹丕與甄宓》、《黑洞》(1996)、《灰瀾》(1997)、《地獄不空誓不成佛》(1998)、《南管樂舞》(1999)、大型舞蹈《黃河》(1999),千禧年完成臺北市立國樂團委辦之新...
古典表演藝術基金會提供資料。
古典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新古典舞團是由劉鳳學博士於1976年創立,為臺灣第一個兼具古典與現代舞特色的舞團,以研究、教學、理論、創作、演出為依歸,注重傳統與現代兼容並蓄,呈現多元化發展。該團為臺灣歷史最悠久的舞團之一;足跡除遍至臺灣全島,更應邀至美國、德國、法國、奧地利、新加坡、西伯利亞、北京、成都、廣州等地演出。舞團在1980年至1990年期間因劉鳳學教授及其部分團員出國進修,對外演出銳減,此時期是舞團冬眠期。1987年劉鳳學榮獲英國國家哲學博士學位;為我國首位舞蹈博士。1988年卸任國立藝專(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舞蹈科主任;受教育部聘請至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即國家劇院及國家音樂廳)擔任籌備處主任至1990年退休...
古典舞團簡介。
西方古典復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方古典復興指西方古代經典重新受到人們的研究與重視之意。古典復興在西方歷史上,有兩個明顯的實例:第一個實例是指十五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人文學者熱衷於希臘、羅馬古典書籍的發現,並探究古希臘、羅馬的學術思想與文化,其中尤以拉丁語文的研究最受當時學人的重視。第二個實例是十九世紀後期,日爾曼新人文主義學者,如洪保德(Friederich Wilhelm von Humboldt, 1767~1835)、赫德(J.G. von Herder, 1744~1803)、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1832)、席勒(F.C.S. Schiller, 1864...
英文古典學校(美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文古典學校於一八二一年創設於波士頓,為美國第一所真正公立性質的中學。該校免費為商人及技術工人的子弟施行教學,讓一般無法入大學繼續研究的青年,也能於小學結業之後能多受數年教育。
  校名雖有「古典」二字,但課程卻無古典學科色彩。實際上,在深受專業學校實用精神的影響下,該校摒棄了其時甚為流行的拉丁古典課程,改以英語為主,加重實用學科。此中學的課程與當時的學苑(Academy)課程極為相似。嗣後於一八二四年將校名改為「英文中學」(English High School)。
  波士頓英文古典學校的設立,使一般中下階層的子弟也得以就學,不過當時並未立即擴展至全國各地,此乃由於...
古典學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經濟學的流派。旨在修正亞當斯密以來的古典學派經濟理論,以因應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社會的需求,主張一般均衡理論、提倡福利經濟、鼓勵政府干預經濟發展等。由馬歇爾創始,至凱恩斯集其大成。
古典文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泛指古代的文學作品。
2.超越時代好尚,擁有不朽價值的文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