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67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生涯決定的社會學習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願意在這個科目上努力研讀或是選修更多有關這類科目的課程。後者包含觀察學習(observation)和古典制約(classical conditioning)兩個類型,例如:職業的刻版印象的獲得。4.工作取向技巧(task approach skills)以上所提到的各種因素交織而成,鍛鍊出專屬於個人獨有的工作取向技能,包括解決問題能力、工作習慣、工作的標準與價值、情緒反應、知覺與認知歷程等。目前尚未找出因素間如何交互作用的原因,不過這些技能本身亦會互相影響、不斷演進。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生涯決定社會學習論、工具性學習經驗...
花天酒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花天酒地」中的「花」指的是在聲色場所中執業的女子,整個詞語現多用來形容沉湎於酒色的生活,但在古典文獻中,則見有用以指稱在美好的環境中飲酒作樂。如在清人捧花生的《秦淮畫舫錄》中,描述一位佳麗高桂子的情事時說道:「兩心稱契好,花天酒地,要誓良殷,各有終焉之志。」這裡是說高桂子與她心儀的對象,彼此情投意合,在詩情畫意的情景中飲酒作樂,兩人都是情深意重,想要互許終身。但後來「花天酒地 」的語義轉變,被用來形容縱情聲色場所中荒誕腐化的生活,例如清代小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九回:「上海是個花天酒地的地方。」則是說上海這個地方充滿了聲色場所,充滿了誘惑。而這個語義也是現在一般所使用的。
蒐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蒐集網羅。[例]六、七○年代的古典唱片,現在已不易蒐羅了!
行為主義取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反應的關係與以說明,並可藉實驗的方式驗證假設。行為取向的主要論點有帕瓦洛夫(I. Pavlov)的古典制約論,桑代克(E.L. Thorndike)的學習律,及史金納(B. FSkinner) 的操作制約論(Operant Conditioning)。 操作制約古典制約論探討刺激與反應非制約的聯結,也就是不經訓練,刺激與反應便會聯結。史金納則是進一步將增強、增強物的觀念加入,認為個體行為的關鍵在了解刺激、個體反應,與反應結果三者間的關係,此即操作...
差序格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自身延伸出去,依照一圈一圈的水波遠近,來區別人群和自己的親疏。(註1) 比較中國社會和西方社會在古典社會學中,早先便有Emile Durkheim(涂爾幹)提出「機械連帶」和「有機連帶」用以描述傳統社會和現代社會在人際結構上的不同,也有Ferdinand Tönnies的「Gemeinschaft」和「Gesellschaft」來區別過往社會和現代社會在社區、群體間共存模式上的不同。但費孝通的著眼點不在於過往和現代的差別,而是中國傳統社會和西方現代社會的差異,因此他提出了「差序格局」和「團體格局」兩詞,並廣為國際社會...
文藝復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四至十六世紀發源於義大利,有關思想、歷史、藝術等方面的文化運動。中古時期歐洲的政教學術,因受日耳曼民族入侵的破壞、基督教會的壓抑,致使古代希臘羅馬的燦爛文明幾乎湮沒。西元一四五三年東羅馬帝國滅亡後,希臘學者多避難義大利,講授古典文化,文藝復興運動由此發展,自此文學藝術漸及於一般生活及思想,史家以為其時代特徵為人文思想的發揚。
余光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容易在文字中表現。 余光中的散文特色 中國意識 他從故鄉來,仍帶著故鄉的記憶;他曾埋首在中國古典文學之中,讀過強調中國美的作品,加深他對故鄉的美感;他從舊大陸漂到台灣,成長,又飄到新大陸的異域去。以至於經常會流露出對中國纏綿的情感,有時是直接的頌揚,有時卻對其他文化表現出相對的非正面敘述來烘托出明顯的中國意識。 感覺性 散文雖由文字構成,但余光中不希望作品僅能夠單純由眼睛看到字,然後在腦海中構出圖像,而希望透過人類本有的感官,具體的隨著文字的描繪感生出似乎是真實在讀者身邊發生的感覺性,如《聽聽那冷雨》,使各種感...
周芬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二魚文化公司 2002年4月《周芬伶精選集》 九歌出版社 2002年7月《豔遇才子書──四大古典小說中的絕妙好辭》 麥田出版公司 2003年11月《仙人掌女人收藏書》 麥田出版公司 2006年7月《母系銀河》 印刻出版公司 2005年4月《紫蓮之歌》 九歌出版社 2006年10月*小說《醜醜》 九歌出版社 1991年11月《藍裙子上的星星》 皇冠文學出版公司 1992年1月《人生.難題與夢》 黎明文化公司 1992年8月《妹妹向左轉》 遠流出版公司 1996年10月《世界是薔薇的》 麥田出版公司...
大提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曲;後來在英國、奧地利與法國等地也相繼出現了義大利風格的大提琴協奏曲及其他樂曲。至於18、19世紀的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作曲大師們,如海頓、莫札特、貝多芬、舒伯特、舒曼、德沃夏克以及柴科夫斯基等,也都大量寫作了大提琴獨奏曲、協奏曲和有大提琴聲部的室內樂,使這一樂器的性能與技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其中最常演奏的有巴赫的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博克尼尼協奏曲、海頓的D大調與C大調協奏曲、勃拉姆斯為小提琴與大提琴譜寫的a小調協奏曲、舒曼的協奏曲、德沃夏克的協奏曲、柴可夫斯基的《羅可哥主題變奏曲》、聖•桑的協奏曲等等。其他如拉洛、埃爾...
經典條件作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典條件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ing)經典條件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ing)或稱古典制約作用,此理論最早由俄國生理學家巴甫洛夫(Ivan Petrovich Pavlov, 1849~1936)提出,其研究狗的消化腺分泌變化時,意外發現分泌量與外在刺激的性質及出現時間有密切相關,由此巴甫洛夫進而採用食物之外可操縱的刺激做實驗,經過嚴謹的紀錄後,建立經典條件作用理論。(註1)20世紀初此理論由美國心理學家華生用以解釋於人類行為,甚至擴大應用於解釋人性。法則目錄1 (一)強化與強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