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染色尖嘴魚(長隆頭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Gomphosus varius (Lacépède, 1801)
體延長;頭尖;長;雌魚體前半部淡褐色,後半部深褐色;雄魚體深藍色,各鰭淡綠色;有性轉變現象,經實驗及組織切片研究,證實其為兩體色魚類,雄魚是由雌魚變性而成。性轉變發生時,體色裡暗紅色變暗綠色,再變成鮮藍色;體長可達30公分。
南日本、台灣、菲律賓、印度──西太平洋區。
常棲息於珊瑚礁地帶,以長捕食小型的生物。
供觀賞,雄魚價格比雌魚貴。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隆頭魚亞目(Suborder Labr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隆頭魚科(Family Labridae),Wrasse Fishe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彼此親嘴。為一種愛的表示,亦為歐美人士相見時最親愛的禮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olyodon spathula (Walbaum, 1792)
鰓蓋下垂達腹部;上向前凸出且寬扁;體灰青色;體型大,體長可達2公尺,體重可達100公斤。
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
棲息河川的中表層,以攝取水中小魚為生,成長快。
供食用及觀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軟骨硬鱗魚亞綱(Subclass Chondrostei)
鱘目(Order Acipenseriformes)
鱘亞目(Suborder Acipenseroidei)
鱘科(Family Polyodontidae),Paddlefishes
鴟目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相貌銳利凶狠。《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中》:「是時有用方技待詔黃門者,或問以莽形貌,待詔曰:『莽所謂鴟目虎,豺狼之聲者也,故能食人,亦當為人所食。』」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王莽非直鴟目虎,亦紫色蛙聲。」
帆蜥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lepisaurus ferox (Lowe, 1833)
體細長且側扁,頭側扁且略高。部尖細狹長。眼及口大,上顎延伸至眼緣後方,末端不擴大,下顎較上顎略為突出;上下顎各一列齒,排列稀疏,下顎齒較上顎齒大;鋤骨無齒;顎骨具齒。鰓條骨7恨。無鰾及發光器。體柔軟無鱗;皮膚薄。側線完全,側線管突出。尾柄兩側各具一列隆起線。背鰭高大且呈船帆狀,基底長,背鰭起點位於魨蓋後上方;具脂鰭;臀鰭後位,基底短;胸鰭長且腹位;腹鰭小,約在體中點區域;尾鰭分叉。體背部為暗青色,腹側銀白色。
廣泛分布於世界三大洋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台灣則發現於東北部水域。
表、中層洄游性魚類,棲息深度在水表層至水下1800公尺以上,常出現於近海。主要以魚類、頭足類、被囊類或甲殼類為食。具浮游稚魚期。
較為稀少的魚類,目前除學術研究外,無其他經濟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仙女魚目(Order Aulopiformes)
圓鱗首目(Superorder Cyclosquamata)
帆蜥魚亞目(Suborder Alepisauroidei)
帆蜥魚科(Family Alepisauridae),Lancetishes
鉆嘴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helmon rostratus (Linnaeus, 1785)
體三角圓型;管狀;體色為珍珠色;體側有5條金黃色橫帶(含眼帶);尾柄有1黑色垂直帶;體右上角的背鰭軟條處有1鑲白邊的黑色黑色眼斑;體長可達18公分。
印度──太平洋區。
棲息於珊瑚礁,喜以長啄食洞縫中的軟體動物及甲殼類,屬肉食性魚類。黃帶長蝶魚性溫馴,體態輕盈,令人賞心悅目,飼養容易。一般蝶魚背鰭末端的眼斑是一種擬態,有欺敵的功能,使攻擊的敵者誤以為眼斑為眼睛,攻錯了方向,而逃過一劫。
適合水族箱養殖,是一種大眾化的觀賞魚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鱸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蝴蝶魚科(Family Chaetodontidae),Butterfly Fish
鱸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荷氏松鼠(長松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remomys pernyi (Milne-Edward, 1867)
體背面,包括頭、顏面及四肢均暗灰褐色,體腹面包括四肢內側污黃色或橙黃色。頭軀幹長17.6~23.5公分,尾長12~17.3公分。
中國大陸中部與南部、越南北部、緬甸、台灣。
棲息在低海拔與山區森林中,在台灣會出現在低海拔到海拔2,800公尺的闊葉林與混生林,活動多在樹林下層及地面;食物以植物的果實、種子、嫩芽和昆蟲為主;由於數量較少,觀察不易。
T0000000886--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T0000001023--囓齒目(Class Rodentia)
T0000001025--松鼠科(Family Sciuridae)
鼻箱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方形;體甲截面大致為五角狀,背側稜與腹側稜發達,背中稜存在;背面甚寬,中間具低的背中稜,無棘突;腹面寬度大於背面,腹面仍突出,呈弧狀;背側稜與腹側稜明顯而銳利;體側稍凹;眼前部突出。唇厚,齒深褐色。背鰭短小位於體後部,無硬棘,軟條數9;臀鰭與其同形,軟條數9;無腹鰭;尾鰭後緣圓形。體一至為灰褐色;唇背、頭部、尾柄、背鰭、尾鰭與胸鰭基均有黑斑。以前所記載之鼻箱魨( Rhynchostracion rhinorhinchos)為本種之同種異名。
鯖鯊或灰鯖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Isurus oxyrinchus (Rafinesque, 1810)
體形紡錘狀,端尖突如錐;齒呈大型刀狀,不具小齒尖或鋸齒緣;胸鰭窄長,前緣長度短於頭長;第一背鰭大型;第二背鰭及臀鰭很小且基底皆可扭轉;尾柄兩側各具一明顯之側隆脊;尾鰭近似新月形,腹面白色。
北緯60度至南緯50度間之世界各大洋海域均有其蹤跡。臺灣除西部外其餘各海域均有漁獲記錄。
水溫在16℃以上之水域,不論沿岸、近海、外洋均可發現其蹤跡,生性活躍,棲息水深0~150公尺,本種可能是所有鯊魚中游泳速度最快,動作最敏捷者。本種似乎有隨季節性洄游的情形。卵胎生種類之一,每胎產仔數4~16尾。以硬骨魚類為主食,有時亦可發現其食用海龜、鼠海豚、甚至其他種類的鯊魚。具危險性,不過少有攻擊人的記錄。最大應可成長至4公尺以上,雌、雄魚最小性成熟體長分別為280公分及195公分。胎仔產出體長60~70公分。
本種可由延繩釣釣獲,是臺灣地區沿近海鯊漁業中的多獲性種類之一,經濟價值頗高,魚肉魚鰭供食用,牙齒可製成藝品,供觀賞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鼠鯊目或鼠鮫目(Order Lamniformes)、Mackerel Sharks
鼠鯊科或鯖鮫科(Family Lamnidae),Mackerel Sharks
仙女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為獨幕四景的舞劇。由尼金斯卡(Nijinska)編舞,魯賓斯坦舞團(Ballets Ida Rubinstein)於1928年11月27日在巴黎歌劇院(Opéra de Paris)首演。主要舞者包括了魯賓斯坦(Rubinstein)、史科拉(Schollar)及維扎克(Vilzak)。舞台設計是由貝諾瓦(Benois)負責。而音樂家史特拉溫斯基(Stravinsky)則擔任了此劇的音樂、指揮及劇本等三重大任,主導了該作品的風格走向。他根據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的一些曲調及一些原有的鋼琴作品為基礎,加以潤色、發展後,改編成風格統一的管弦樂作品,並親自下場擔任樂團的指揮,以求...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Robert Laffont《Dictionnaire Encyclopedique de La Musique》1988.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