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移風易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記〉是古代流傳下來最早記錄音樂理論的文章。這篇文章談到音樂的產生及其作用,大意是:當人心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而產生情感時,就會發出聲音。把各種聲音結合起來,加上舞蹈動作,就進而產生音樂。所以古代聖王都十分注重對人心會產生影響的事物,並且主張用「禮義」來導正人民的行為,以「音樂」來調和人民的心性。音樂之中,又以和善純正的音樂,最能讓人心平氣和,耳目清明靈敏,長期下來可以潛移默化人民的心性,進而改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俗,使天下回復和平安寧。「移風易俗」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表示改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俗。
生吞活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剝王昌齡5>,生吞郭正一6>。」 〔注解〕 (1) 李義府:西元614∼666,唐瀛州饒陽人。面貌和善,與人言時常帶微笑,而內心奸險易妒,時號「笑中刀」。官至吏部尚書,後以罪流放雋州而死。 (2) 洛川:洛水,流經洛陽縣,注入黃河。 (3) 棗強尉:棗強縣尉。棗強,棗強縣,當地棗木茂盛,故名。故城在今河北棗強縣東南。尉,古代主軍事及捕盜之官。 (4) 張懷慶:唐朝人,生卒年不詳。曾任棗強縣尉。 (5) 王昌齡:?∼西元756,字少伯,唐京兆人。開元進士,曾為龍驃尉,世稱王龍驃。工詩,尤善七絕,多寫邊塞哀愁和閨中幽怨,氣魄雄偉,手法細膩。 (6) 郭正一:?∼西元689,唐定州鼓城人...
感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心理學上指一種個人風格類型。此種類型的特質為以同情的態度、和善的心腸來觀察事情。易表露情感,重視人際關係的和諧。相對於理性而言。
花言巧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語》裡曾記載孔子的一段話:「巧言令色,鮮矣仁!」意思是話說得很動聽,臉色裝得很和善,可是一點也不誠懇,這不是仁的表現。宋代理學家朱熹在與學生講解這段話時,解釋說:「做任何事都要有誠心,沒有誠心便是不仁。說話動聽、和顏悅色,本來就應該這樣,而且也不害事,但如果為了取悅別人而不誠心的話,那是不可以的。」「巧言」二字有人解釋為說話不誠懇,朱熹告訴學生說:「依我之見,巧言是指虛假好聽的話,今天有不少讀書人舞文弄墨,妙筆生花,但寫的盡是些言不及義的文章,就是所謂的巧言,也就是『花言巧語』。」朱熹用「花言巧語」來解釋《論語》裡的「巧言」二字,後來「花言巧語」就被用來形容虛假而動聽的言語。
善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和善、馴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美好、和善。如:「和藹可親」。南朝梁.江淹〈蕭重讓揚州表〉:「丹青所以傳其藹,磬琯所以揚其音也。」唐.韓愈〈答李翊書〉:「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
笑裡藏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李義府貌狀溫恭,與人言語必嬉怡微笑,其實內心奸邪陰險。但位處權要,強要別人附和自己,若有些微忤意者,輒加傾陷。故時人言其笑中有刀。典出《舊唐書.卷八二.李義府傳》。比喻外貌和善可親,內心卻陰險。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一折:「那時間相看的是好,他可便喜孜孜笑裡藏刀。」《紅樓夢》第五五回:「暗地裡笑裡藏刀,偺們兩個纔四個眼睛兩個心,一時不防,倒弄壞了。」
蠻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和善、和藹、講理
和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和善
和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彼此相處親愛和善。《左傳.成公十六年》:「用利而事節,時順而物成,上下和睦,周旋不逆。」《文明小史》第二九回:「兩人素常和睦,趕辦公事,從來沒有什麼推諉。」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