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訂定、規劃。如:「制禮作樂」、「因地制宜」。
因時制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隨機應變、因地制宜
天經地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聞諸先大夫子產2>曰:『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實則3>之。則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氣,用其五行。氣為五味,發為五色,章為五聲,淫則昏亂,民失其性。是故為禮以奉之。……。」 〔注解〕 (1) 簡子:趙鞅,生卒年不詳,春秋末晉國人。趙武之孫,正卿。卒謚簡。 (2) 子產:公孫僑,字子產,春秋時鄭國大夫。其人博洽多聞,長於政治,為政寬猛並濟。時當晉、楚爭霸,鄭處兩大國之間,子產能事大以禮,而不苟徇其欲,晉、楚皆敬憚之。及卒,孔子為之涕。 (3) 則:依循、效法。
隨機應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隨勢應變注音︰ㄙㄨㄟˊ ㄕˋ |ㄥˋ ㄅ|ㄢˋ漢語拼音︰suí shì yìng biàn釋義︰猶「隨機應變」。見「隨機應變」條。 01.北齊.劉晝《劉子.卷八.兵術》:「故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則兵無成勢,水無定形,觀形而運奇,隨勢而應變,反經以為巧,無形以成妙。」 參考詞語︰隨機制變注音︰ㄙㄨㄟˊ ㄐ| ㄓˋ ㄅ|ㄢˋ漢語拼音︰suí jī zhì biàn釋義︰即「隨機應變」。見「隨機應變」條。 01.《宋史.卷三七二.王之望列傳》:「移攻戰之力以自守,自守既固,然後隨機制變,擇利而應之。」 參考詞語︰臨機應變注音︰ㄌ|ㄣˊ ㄐ| |ㄥˋ ㄅ|ㄢˋ漢語拼音︰lín j...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事物的特質或功能。如:「毒性」、「藥性」、「磁性」、「韌性」。《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則天之明,因地之性。」
因小失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5 相似詞6 相反詞7 5.例句 1.出處 無 2.語譯 (1)因小事而誤大局。(2)貪小便宜的人,會造成自己更大的損失。 3.故事內容 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剖腹藏珠、因噎廢食 相反詞 因地制宜、因時制宜 5.例句抓不住問題的根本,一味在末節上使力,就是捨本逐末了。
魚游沸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去拜見張綱。張綱表示同情他作亂的原因,對他曉以大義,並保證投降後可以讓他們安居樂業。張嬰原本就是因地方官過於暴虐貪婪起而為亂,現在聽到張綱這麼說,感激涕零地說:「荒裔愚人,不能自通朝廷,不堪侵枉,遂復相聚偷生,若魚遊釜中,喘息須臾閒耳。」意思是指自己一個荒涼邊遠的人,受了委屈無法上訴朝廷,又不堪官員的欺凌,只好相聚起兵為亂,自知為烏合之眾,有如「魚遊釜中」,危在旦夕,現在不過享有一時的偏安而已。「釜」是古代的一種用來烹煮食物的鍋子,張嬰的這句話用魚在鍋裡游動,看似無事,其實隨時都有被烹煮的危機,來比喻自己處境危險。後來「魚遊釜中」就是直接摘自此處的一個成語,用來比喻身處險境,危在旦夕。
魚遊釜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去拜見張綱。張綱表示同情他作亂的原因,對他曉以大義,並保證投降後可以讓他們安居樂業。張嬰原本就是因地方官過於暴虐貪婪起而為亂,現在聽到張綱這麼說,感激涕零地說:「荒裔愚人,不能自通朝廷,不堪侵枉,遂復相聚偷生,若魚遊釜中,喘息須臾閒耳。」意思是指自己一個荒涼邊遠的人,受了委屈無法上訴朝廷,又不堪官員的欺凌,只好相聚起兵為亂,自知為烏合之眾,有如「魚遊釜中」,危在旦夕,現在不過享有一時的偏安而已。「釜」是古代的一種用來烹煮食物的鍋子,張嬰的這句話用魚在鍋裡游動,看似無事,其實隨時都有被烹煮的危機,來比喻自己處境危險。後來「魚遊釜中」就是直接摘自此處的一個成語,用來比喻身處險境,危在旦夕。
草原生態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草原生態系(grassland ecosystem)1. 地球表面陸地佔3/10,水則是佔7/10的面積,然而由於陸地和水域的分布並不平均,以及南北緯度所造成不同的氣溫與溫度,於是就形成了陸地和水域兩種生態系,而又因地球的外型是扁球形,也因緯度不同所受到太陽輻射的照射輛不同而形成沙漠、草原、森林等不同類別的生態系。(註2)2. 主要分布在中緯度的溫帶,與落葉林相似,所接受的太陽輻射也很相似,與落葉林唯一的不同是雨量稀少,年平均雨量在250-750公釐,也因為雨量少,所以不能形成森林,雖然雨量很少,但也不至於構成沙漠。主...
多音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個字有多種讀音。中國文字原為一字一形體,一字音,一字義。後來,社會因時代的遞嬗,而越趨複雜,語言有了變化,起初的文字不敷應用,原字形也產生變化。其中,文字因不夠使用,或因地域不同,或因訛讀的影響,字音也有改變,一字多音就這樣發展起來。也稱為「破音字」、「歧音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