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隔岸觀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隔岸觀火」是指在河的對岸看另岸的火災。比喻事不干己,袖手旁觀,漠不關心。有人認為這句成語是出自於五代乾康的〈投謁齊己〉詩,詩裡有「隔岸紅塵忙似火,當軒青嶂冷如冰」二句,意思是說:乾康來到齊己的住所,看到對岸的紅塵世界忙碌熱鬧如火,但是窗子裡的修道者齊己卻像一座山,冷冷冰冰。這裡的「隔岸紅塵忙似火」,語義和「隔岸觀火」事實上有點差距。清末梁啟超有一篇〈呵旁觀者文〉,裡面說:「旁觀者,如立東岸,觀西岸之火災,而望紅光以為樂。」這裡的意思正是「隔岸觀火」的意思。所以梁氏接著說這種隔岸觀火的人就好像站在這邊船上,眼看另一艘船沉溺,卻把它當成是隻水鳥沉浴水中一般。不但不去救,反而以為樂了。後來「隔岸觀...
紅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塵世
詮釋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s有關。Hermes在希臘神話中是掌管學藝、商業、辯論的神。祂的任務就是來往於奧林匹亞山上的諸神與塵世間的人類之間,迅速給人們傳遞諸神的消息和指示。因為諸神的語言與人間的語言不同,因此Hermes的傳達就不是單純的報導或簡單的重複,而是需要翻譯和解釋。翻譯是要把人們不熟悉的諸神的語言的晦澀不明的指令內容進行疏解,以使一種意義關係從陌生的世界轉換到我們自己熟悉的世界。Hermes是神的信使,他把諸神的旨意傳達給凡人,在荷馬的敘述裡,他通常是從字面上轉達諸神告訴他的消息,然而,特別在世俗的使用中,hermeneus(詮釋)...
風馬牛不相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左傳.僖公四年》:「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比喻事物之間毫不相干。明.瞿佑《剪燈新話.卷四.龍堂靈堂錄》:「子述曰:『龍王處於水府,賤子遊於塵世,風馬牛三不相及也。雖有嚴命,何以能至?』」也作「風馬牛不相干」、「風馬牛不相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塵世、世間。如:「還俗」。元.關漢卿《裴度還帶》第二折:「自幼捨俗出家,在白馬寺中脩行。」
彼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佛教上指脫離此岸塵世的煩惱,而獲得解脫的境界。[例]在死者臨終時,師父帶領大家宣唸佛號,讓死者早登彼岸。
七手八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禪師》:「七手八腳,三頭兩面。」三頭兩面,就是比喻人詭譎善變,玩弄兩面手法。所以禪師語義當是用來形容塵世煩亂,人情複雜。因此要人「耳聽不聞,眼覷不見」,也就是有所不聞,有所不見的意思。後來「七手八腳」這句成語就是用來形容人多動作紛亂又沒條理。這句成語常見於小說中,例如《金瓶梅詞話》第七回:「七手八腳將婦人床帳、裝奩、箱籠,搬的搬,抬的抬,一陣風都搬去了。」《紅樓夢》第七○回:「這裡小丫頭們聽見放風箏,巴不得一聲兒,七手八腳,都忙著拿出個美人風箏來。」這兩個例子都是在形容多人一起動手,煩亂一片的樣子。
六根清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謂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感官,都可以看、聽一切和得到一切愉快的覺受。《妙法蓮華經》卷六:「即得如上眼根清淨;耳、鼻、舌、身、意根清淨,得是六根清淨已,更增壽命二百萬億那由他歲。」後泛指斷絕塵世間的一切慾念。
三長兩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元.無名氏〈驀山溪.不如歸去〉詞(據《全金元詞》引)不如歸去,作個清閑漢。著甚來由1>,惹別人、三長兩短。天公許大,何處不容身,且謾著,有生涯,試待尋思看。 鑑湖裡面,淺山林畔。住個小庵兒,且隨分、粗衣淡飯。嘲風詠月,蕭散過平生,塵世事,儘如麻,我也誰能管。 〔注解〕 (1) 著甚來由:不知道為什麼緣故。著甚,為何、憑甚麼。
塵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塵世。晉.釋慧遠〈沙門不敬王者論〉:「反本求宗者,不以生累其神;超落塵封者,不以情累其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