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膽戰心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心驚膽戰」。見「心驚膽戰」條。01.《醒世恆言.卷二九.盧太學詩酒傲王侯》:「家人們見了這個威勢,一個個膽戰心驚。」 
威風凜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威勢赫赫、威儀非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氣勢、威勢。如:「氣焰逼人」、「敵焰囂張」。
耀武揚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耀武揚威」原作「曜威耀武」。「曜」、「燿」、「耀」音義同。「耀」、「揚」皆有炫耀、誇示之意。語本漢.士孫瑞〈劍銘〉。士孫瑞,東漢扶風人。獻帝時任僕射,與王允共謀誅殺董卓。所作〈劍銘〉,稱頌寶劍的威力與鋒芒。文中所說的「巨闕」、「墨陽」都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名劍,寶劍一旦出匣,便不會善罷干休,必然要把地上的山巒剖開,讓河川受屍體阻塞而斷流,它的光芒又使天上的虹霓消失。甲士揮舞著寶劍,大肆張揚威勢與武力,就要驚動偏遠荒涼的地區。後來「耀武揚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得意張揚的樣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用武力或威勢制止、驅策他人。如:「鎮壓」、「欺壓」、「別拿你的大帽子壓我!」《公羊傳.文公十四年》:「子以大國壓之,則未知齊、晉孰有之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勢力、威勢。[例]君權、權威、大權旁落
雷霆萬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賈山,西漢穎川人。孝文帝時,曾寫〈至言〉一文,以秦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強調帝王應聽取臣下的勸諫,進用賢能之士,興禮義,輕徭賦。賈山認為,君主的權勢無窮,就像被暴雷打到,沒有不損壞的;被重物壓到,沒有不毀滅的。但是國家需要人才,如果君主的威勢太盛,有志之士也會望之卻步;如果國家沒有人才,縱使有聖君聖王,也很難能長治久安。後來「雷霆萬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威力強大,勢不可擋。
孤掌難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先秦集法家思想之大成的《韓非子》,在〈功名〉篇中提到:明君要立功成名必須建立領導的威勢以獲得天下大眾的擁護愛戴,其地位才能安定崇高,而人臣也才能把握所長盡所能為國盡忠。如果能如此,地位尊崇的國君就能掌控忠臣做事,國家必然長治久安,而且君臣的關係名實相符,如影隨形,彼此意願相通,各盡本分。所以說人君最大的憂患在於無人呼應,就好像用一個巴掌鼓掌,怎麼樣也發不出聲音。後來文中的「一手獨拍,雖疾無聲」,就演變成為「孤掌難鳴」這個成語,比喻人孤立無助,不能成事。
武則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質聰慧,廣涉文史,富有智謀。武則天做為皇后之後不久,由於高宗體弱多病,有時便委託她處理某些政事,因而威勢日盛。上元元年(674),高宗稱「天皇」,武后稱「天后」,宮中並稱「二聖」。弘道元年(683)高宗去世,太子李顯即位,武則天臨朝稱制。嗣聖元年(684)二月,武則天廢李顯為廬陵王,立四子李旦為皇帝,繼續臨朝稱制。同年九月,她將旗幟改為金色,東都洛陽改稱神都。天授元年(690)九月初九,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降李旦為皇嗣。武氏晚年寵愛張昌宗、張易之兄弟。神龍元年(705)正月,張柬之、桓彥范、崔玄、敬暉等人聯合右羽林大...
遺臭萬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破姚襄有功,官至大司馬;與前燕慕容垂戰於枋頭,大敗而還。後廢帝奕,立簡文帝,陰謀篡奪,專擅朝政,威勢顯赫,意欲受禪,未成,旋以疾卒。 (2) 臥語:躺著說話。 (3) 寂寂:落寞而無所作為。 (4) 文、景:指晉文帝司馬昭、晉景帝司馬師。司馬昭(西元211∼265),字子上,三國魏溫縣人。司馬懿的次子,司馬師之弟。曹髦在位時,繼其兄司馬師之後為大將軍,專擅國政,自為丞相,後封為晉公,加九錫。死後,其子司馬炎篡魏稱帝,建立晉朝,追尊為文帝。司馬師(西元208∼255),字子元,三國魏溫縣人。司馬懿長子。魏明帝景初中,拜散騎常侍,累遷中護軍。父死,以輔軍大將軍輔政。嘉平六年,廢齊王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