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7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死亡本能(Thanato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望所驅使的表現,衍生出攻擊驅力(aggressive drive),是一種自我毀滅的,轉向外界的替代客體所發展出的形式。包括殘忍、攻擊、自殺、殺人、體育運動與戰爭毀滅。死之本能的結局,必然是使有機体的自然界變為無機体,使生命變為死亡。佛洛依德指出,生存本能可以使死亡本能轉變,尤指原為朝向自己的,轉變為指向別人,於是產生攻擊他人等其他客體的形式。死亡本能的奮力介入,可視為朝向當前狀態的解體。它的終極目的,是要導向生命較為初期的存在,達到本身開始前所處...
佛洛依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洛伊德相信個體原慾的發展,如昇華 (心理學)|昇華(sublimation)概念所示,為不斷轉換客體。人生來即屬「多相變態」(polymorphously perverse),任何客體都可能成為快感之源。隨不同發展階段,人會固著於特定慾望客體——初為口慾期(oral stage)(如嬰兒因哺乳產生的快感),繼之以肛慾期(anal stage)(如小兒控制腸道產生之快感),...
生存本能(Ero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市:五南。李永熾譯(1989)。精神分析導引(宮城音彌原著)。台北市:水牛。陳登義譯(2006)。客體關係入門-基本理論與應用 An Introduction to Object Relations(Lavania Gomez原著)。台北市:五南。鄭泰安譯(1991)。精神分析入門(Goaeph Rosner原著)。台北市:志文。
秘密通訊自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反之,假若當事人主觀上物議將通訊之內容作為秘密,則可視為「公開通訊」,此時則非秘密通訊自由所欲保障之客體。而無法外在客觀事實判定通訊當事人之意圖,或事實不明確時,基於法治國家人權保障之觀點,則傾向將其推定為私人通訊,受秘密通訊之保障。(註1) 秘密通訊自由保障之主體秘密通訊自由在基本權主體的保障上除了寄件者外,亦應包含收件者,此即是因通訊具雙方性本質。正如同大法官在釋字631號表示:「……通訊監察之執行,除通訊監察書上所載受監察人外,可能同時侵害無辜『第三人』之秘密通訊自由,由此可知通訊的另一方亦受到秘密通訊自由之保障。...
違憲審查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集中型與分散型違憲審查2.2 抽象與附隨的違憲審查制度3 我國違憲審查制度4 我國違憲審查制度的申請客體5 參考書目6 關鍵字 違憲審查制度的原由憲法作為人民意思的直接表示,而法律則是代議士為人民所作之意思表示結果,假若今憲法與法律之間存有矛盾,實際上法院應以憲法作為最後之依歸,以此解釋、詮釋法律,因其實具有最高之法效力。司法違憲審查之概念最早源於美國,於1803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院馬歇爾審判「馬柏瑞控告麥迪森(Marbury V. Madison)」一案中之判決及意見中建立,漸開始發展。 違憲審查制度的分類 集中型與分...
家政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瞭解很有貢獻。Noddings (1991) 也主張,人際推理是開放、彈性而有回應的,它受到互為主、客體的思維者對彼此關係的態度所影響,有明顯的依附與連繫,而不是隔閡與抽離。「家政」關心日常生活問題的解決,而日常生活問題的解決光靠科技或工具性的知識是不夠的,因為它所涉及的問題,大多是與個人、家庭、社區、及其環境有相互關係。因此,作為國民教育中的一學習議題,家政課程的兼具「理性」與「感性」特質,對於整合各學習領域的知能,使落實人性化、生活化、適性化、統整化與現代化之學習領域教育活動,扮演極重要的角色。以「飲食」生活為例,買...
轉移作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對象上。 應用與舉例轉移作用可以解釋許多人際磨擦,其個體衝動的性質及其目的並未改變,只是遭受發洩的客體改變,變成原始對象的替代。例如一個被父親嚴厲處罰的孩子,會想痛擊父親作為報復,但他明白自己的力量有限不可能打贏父親,因此他可能轉而欺負家中的幼小弟妹或攻擊學校裡的弱小同學,作為替代。又例如,被老闆痛罵而一肚子火的上班族男子,晚上回家便容易挑剔妻小的缺點爆發爭吵,以發洩白天的火氣。而一個學生通在學校裡受了挫折與委屈,回家後就把氣出在家人身上,父母多說一句他都嫌嘮叨。 參考文獻Hayashi Tatsunori(無日期)。...
主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客體
邊緣性人格異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許多理論家還認為,隨著孩子逐漸和父母分離,孩子會面臨著矛盾和罪惡感的危機。孩子的攻擊性可能預示著愛的客體的喪失,然後孩子需要一些防禦機制以使他們能容忍這種攻擊性而不帶有不適當的罪惡感,能從父母處分離,能擁有本能的攻擊性也就是力比多的能量,能認識到這個危機將不會導致現實中客體的喪失、拒絕情感或削弱自尊。 5、社會文化因素現有關於邊緣型人格異常的絕大數研究和臨床報告都來自於發達國家,相關的跨文化研究比較少,因此有學者提出此症狀來自於社會文化因素被忽視或...
我汝關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汝關係(I-Thou)目錄1 源起2 對於班級經營的主要啟示2.1 一、疏離的師生關係之反思2.2 二、教育愛的我汝關係之實踐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源起巴博爾的《我與汝》一書中揭示兩種個人與外在世界的關係模式:其一是「我與它」(I-It)的主體對客體關係,在此模式下外界事物只是滿足個人目的的工具;其二是「我與汝」(I-Thou)的主體對主體的關係,在此模式下認定每個人都有一熱情、私己的主觀意義世界。然我與汝關係主在用於傳人,而我與它關係則主在用於御物。巴博爾提醒吾人應以互為主體性我與汝做為人類關係的核心,若誤將御物之...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