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反求諸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再加強改進。《孟子.離婁上》則是提到:「我喜愛人們,但人們卻不親近我,就表示自己還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就要自我反省,盡己所能,再好好修養自己的德行。」這二處所說的雖然是不同的事件,但卻都表達了同一個意念,在為人處事上,要時時「反求諸己」,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別人,或是將責任歸咎於他人。
美輪美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禮記》是儒家一部重要的典籍,為十三經之一,內容多是孔子的弟子及後學所記。在《禮記.檀弓下》記載了一個故事:晉國趙武的新屋落成,很多大夫都前去參加落成啟用典禮;一位名叫張老的大夫說道:「這屋子是多麼的高大壯觀啊!這裡面的裝飾是多麼的美麗鮮明啊!從今以後,主人就要在這屋裡祭祀奏樂,在這屋裡居喪哭泣,也在這屋裡和宗族聚會飲宴了。」趙武回說道:「我能夠在這裡祭祀、居喪、與宗族聚會,表示我將來能夠善終,與先人們合葬於九原啊!」表面上張老是在稱讚屋宇高大豪華,實際上是在提醒趙武不可奢華太過,要適可而止。後來「美輪美奐」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房屋規模高大、裝飾華美。
淋漓盡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品花寶鑑》第二七回:「在京耽擱,不過一年半載,選到了,就要出京,不鬧個淋漓盡致,也叫人看不起,不像個公子官兒。」
庸人自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舊唐書.卷八八.陸元方列傳》載,唐朝時的陸象先,做人做事頗有器度。在蒲州刺史任內,曾經有個小官犯了錯,他訓斥了幾句就讓他離開,一旁的書記官說:「他這個樣子應該受到杖打的刑罰吧!」陸象先回答說:「他一定能依常情體會到我對他的訓誡,如果這樣的過失就要用杖刑,那你才應該首先被罰!」書記官聽了之後便慚愧得不敢再多說話。陸象先常對人說:「天下本無事,祗是庸人擾之。」他意為天底下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事,都是一些庸庸碌碌的人徒生紛擾,使得世事愈加繁複雜亂。如果在事情剛滋生時,就能冷靜的面對,一切就會變得簡單許多。在刺史任內,他也將這個理念貫徹到政事當中,無論百姓與官吏,都對他充滿了感念。後來「庸人自擾」這...
指桑罵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槐」,例如《紅樓夢》第一六回寫到了王熙鳳向賈璉訴說賈府裡管家奶奶的難纏。自己要做錯了一點小事,這些人就要拿來當笑話;要是自己稍有偏心,這些人就會「指桑罵槐」的抱怨。因為王熙鳳是主人家,所以這些下人要抱怨,也只好指著桑樹罵槐樹了。這句成語有更通俗的說法,例如「指豬罵狗」、「指著和尚罵禿子」等,都是一樣的意思。
劍及履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行動果決、快速,迫不及待的樣子。參見「屨及劍及」條。如:「既然有了計畫,就要劍及履及,積極去做。」
當仁不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仁不讓」是指面臨仁義之事而不謙讓。這句話出自《論語.衛靈公》篇,孔子說:「當仁不讓於師。」大意是說:遇到有關仁義的事,就要趕快去做,即使面對自己的老師,也不必謙讓。為什麼孔子會如此強調「仁」的重要呢?因為「仁」就是「人與人之間和諧美好的關係」,在家裡面就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關係;擴大到社會上,就是君臣有禮、朋友有義的關係。「仁」從個人修身做起,最後擴充成為維繫家庭和社會的力量。這種力量發揮到極致,就是「大同世界」的達成。所以「當仁」的事情,當然「不必謙讓」,反而要爭先去做。後來「當仁不讓」演變為成語,用來指遇到應該做的事,主動承擔起來,而不推讓。
劍拔弩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劍已拔出,弓已上弦,是搏鬥就要開始的現象。形容形勢緊張或聲勢逼人。語本《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下》。 △「一觸即發」、「兵接弩張」 (二)形容書法筆力雄健。語出南朝梁.袁昂《古今書評》。
披荊斬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乘風破浪,篳路藍縷反義:畏縮不前,裹足不前辨似: 「披荊斬棘」及「乘風破浪」都有不畏困難,勇往直前的意思。 「披荊斬棘」側重於排除險阻;「乘風破浪」側重志向遠大。 披荊斬棘 乘風破浪 辨似例句 ○ ㄨ 我們的先民~,胼手胝足,終於開闢了台灣這片樂土。 ㄨ ○ 時代青年就要有~的雄心壯志,才能成大業,立大功。
強弩之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回:「自從前兩年開了這個山西賑捐,到了此刻,已成了強弩之末,我看不到幾時,就要停止的了。」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