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511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師範學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往以培養中小學師資為目的的學校。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於民國三十五年成立時為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學校,民國五十年升格改制為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專科學校,民國七十六年改制為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學院,民國八十年七月正式改名為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該校在民國八十二年時有教授二十五名,副教授九十二名,講師四十一名及助教三十四名;大學部學生一千六百四十七名。行政組織方面,有院長室、教務、學生事務、總務三處及實習輔導室、進修部等單位,以及一所附屬小學。
  該校館藏圖書約十七萬餘冊,其中日文古書約一萬二千冊,為館藏之特色。
  該校主要在培養國小及幼稚園之師資。在民國八十二年時設有初等教育學系、語文教育學系、社會科教育...
高等師範學校(日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本高等師範學校是戰前官立的中等學校教師培養機關,和尋常師範學校所負責培養的初等學校師資相對照。高等師範學校依據明治十九年(1886)的〔師範學校令〕而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成為新制大學創立的母體。
  高等師範學校前身的師範學校,是一八七二年五月於東京設立,是官立的教師養成機關。一八七五年八月,東京師範學校設立了中學師範學科,成為高等師範學校成立的基礎。另外,一八七四年創設的官立女子師範學校,於一八八五年被東京師範學校合併,成為高等師範學校的女子部。
  一八八六年依據〔師範教育令〕,東京師範學校正式改成高等師範學校。起初在制度上,以培養尋常師範學校的校長、教師為...
省思式師範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省思式師範教育是一種著重探究取向的教學實習課程(an inquiry-oriented student teaching program)。這種師資培育課程,係以美國哲學家杜威之「省思式行動」(reflective action)的概念為指導原則,開展出「省思式教學」(reflective teaching)的課程模式,主張教師是專業自主的決策人員,是身在現場的研究人員,必須不斷就其教學行動及相關素材,從事反省思考,以建構切合實際教學情境的知識經驗,提升符應公平正義原則的教學效能。
  傳統的師範教育,泰半強調以最有效的方式,運用現成的教育學理或知識,達成既定的教學目標。這種重視...
中等師範學校(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等師範學校(以下簡稱中師),是屬於中等專業教育性質,用以培養小學和幼兒園師資的學校。中師的主體是培養小學師資的師範學校和培養幼兒園師資的幼兒師範學校,以及一些民族、外語、算術、體育、技術、特殊教育等師範學校。
  中師按其學制分為三年和四年兩種,均招收初中畢業生和同等學歷的社會青年,其任務是培養小學和幼兒園師資,兼顧培訓小學和幼兒園在職教師。
  中師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領導,並依隸屬關係由省、地兩級分級管理。省直屬中師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管理,其餘中師由地級教育行政部門管理。
  中師的規模一般不少於十二個班,不超過二十四個班,每班約四十人。另外,為了研究...
  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專業是大陸地區為培養學前教育的專門人才而在高等師範院校內設置的一種專業。根據具體的培養目標可分為三個層次:(1)專科教育,培養職業高中幼師班專業課教師及縣、區以下的幼兒教育工作者,修業年限一至二年;(2)本科教育,培養幼兒師範學校專業課教師及其他幼兒教育工作者,修業年限四年;(3)碩士研究生教育,培養高等學校教師及幼兒教育科學研究人員,修業年限三年。課程設置分為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三大類;其中必修的有政治、外語、體育等公共課,生理學、教育學、心理學、教育統計學、中外教育史等專業基礎課,以及學前教育學、兒童心理學、兒童衛生學、學前教育研究方法、學前比較教育學、幼兒園各科...
  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校是大陸地區建立的第一所培養特殊教育師資的中等師範學校。該校於一九八二年籌建於南京市螺絲橋街,一九八五年開始面向全國招生。根據當時教育部的規定,該校負責培養全國特殊教育的小學師資,學校設盲童教育、聾啞兒童教育以及弱智兒童教育三個專業,學制四年。招收初中畢業生。每年招收盲童教育、弱智兒童教育各一個班,聾啞兒童教育兩個班。每班最高限額四十人。學生由各省、市、自治區選送,畢業後回原地區工作。學校的課程設置分文化課、特殊教育專業理論課和專業技術課三類,其中有特殊學校語文、數學、常識等及其教材教法,現代化教學手段、特殊教育學、特殊心理學、眼耳神經和精神醫學基礎、職業技術教育及語言聽...
  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址在南京市察哈爾路。前身身為三江師範附屬學校。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由張之洞創設。
  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數度易名。光緒三十一年(1905)由三江師範附屬學校改為兩江師範附屬學校。民國六年(1917)改為南京高等師範學校附屬中學,於八年(1919)同時隸屬於東南大學,至十二年改為東南大學附屬中學。十七年改稱國立中央大學實驗學校。當時校址均設在四牌樓大學部內。抗日戰爭爆發,校址遷貴陽馬鞍山,改為國立第十四中學,並在重慶和沙坪壩設有附中和分校。三十五年(1946)三校合併遷回南京現址,改為國立中央大學附屬中學。一九四九年改為南京大學附屬中學。一九五二年改為...
德國近代師範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國近代師範教育,主要是指十八及十九世紀德國的師範教育。德國近代師範教育,最早可溯源至十七世紀末;一六九七年日耳曼人法蘭開(August Hermann Francke, 1663~1727),於哈勒(Halle)創設私立師資養成班(Seminarium Praeceptorum),培養大學生至小學任教,以及選擇班(Seminarium Selectum),讓大學生至拉丁學校任教,應是德國最早的師資培育機構。
  十八世紀初普魯士(Prussia)的學校教師,還不是由受過訓練的人擔任。一七二二年菲特烈威廉一世(Friedrich Wilhelm I, 1713~1740)下令,除...
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成立於民國七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該會現有個人會員五五七人,團體會員三十一個單位,現任理事長為呂溪木先生。該會係以研究師範教育理論與實際及其有關問題為宗旨,其主要任務如下:
1.從事我國師範教育之研究與改進。2.研究世界各國師範教育之演進及其發展趨勢。3.比較各國師範教育制度之利弊得失。4.增進我國與世界各國師範教育學術研究機構及工作者之聯繫。5.蒐集世界各國師範教育資料。該會主要出版品為[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會務通訊]。  該會之會址如下:
  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一六二號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祕書室
  電話:(02)2363-...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