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耍弄、習弄。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三折:「自家陳豹,年長一十八歲,膂力過人,十八般武藝,無有不拈,無有不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最年長的、排行第一的。如:「大哥」、「大伯」、「大媽」。
手不釋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曹丕說,一個人年輕的時候學習容易、思慮專一,但等到長大,就容易忘記所學。曹丕以父親的話自我勉勵,即使年長之後,仍舊不斷努力學習。後來《典論.自敘》原文的「手不釋卷」成為一句成語,用來形容人勤奮好學。
徐娘半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南史.卷一二.后妃傳下.梁元帝徐妃傳》:「帝左右暨季江有姿容,與淫通。季江每嘆曰:『柏直狗雖老猶獵,蕭漂陽馬雖老猶駿,徐娘雖老,猶尚多情。』」後以徐娘半老比喻年長而頗具姿色風韻的婦女,含有輕薄的意思。也作「半老徐娘」。
畫餅充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威之時,由是濟之以權也。其或不可為而為,則禮義如畫餅充饑矣。」 02.《警世通言.卷三四.王嬌鸞百年長恨》:「鸞拆書看了,雖然不曾定個來期,也當畫餅充饑,望梅止渴。」 參考詞語︰充飢畫餅注音︰ㄔㄨㄥ ㄐ| ㄏㄨㄚˋ ㄅ|ㄥˇ漢語拼音︰chōng jī huà bǐng釋義︰猶「畫餅充飢」。見「畫餅充飢」條。 01.元.關漢卿《調風月.第三折》:「到三更四更,便似止渴思梅,充飢畫餅。」 02.明.孟稱舜《桃源三訪.第四折》:「兀記他去年此日花前笑語明,今都做充飢畫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年長的人。如:「扶老攜幼」、「敬老尊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追隨。《晉書.卷一○三.劉曜載記》:「義孫年長明德,又先世子也,朕欲遠追周文,近蹤光武,使宗廟有太山之安。」《新唐書.卷一二○.桓彥範傳》:「如普思等方伎猥下,安足繼蹤前烈。」
日月如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西遊記》第九回:「只見涯邊一片木板上,睡著一個嬰兒,長老慌忙救起。……取個乳名,叫做江流。……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覺江流年長一十八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1)用以稱比自己先出生的同胞女子。通「姊」。如:「大姐」。(2)用以稱同輩而比自己年長的女子。通「姊」。如:「表姐」、「楊姐」。(3)對女性的通稱。如:「小姐」。
不辨菽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菽,就是豆子。麥,則是麥子。兩者都是很普通的農作物,而且形狀完全不同,極容易分辨。如果一個人連豆子、麥子都無法分辨,就是形容這個人非常無知,連基本的常識都沒有。這句成語出自《左傳.成公十八年》。當時晉國發生政爭,貴族大夫欒書、中行偃為了爭奪政權,先殺了受到厲公親信的胥童,然後又殺了厲公,立襄公的曾孫周子為國君,是為晉悼公。周子時年才十四歲,根本無法親政,且有年長的哥哥,但欒書等人為了掌握政權,把周子當成傀儡,就稱讚周子十分聰明,並詆毀他的哥哥,說他十分無知,連豆子和麥子都沒辦法分辨,這樣的人怎麼可以做國君呢?後來「不辨菽麥」這句成語被用來形容人愚昧無知。亦用來比喻缺乏常識或判斷能力。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