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關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布乘騎的赤兔馬轉送於關羽的故事,深入人心。據小說家言,赤兔馬在關羽被殺之後絕食而死,故今日祭祀關羽的廟宇或大堂等,常會有一尊赤兔馬的雕塑像。 信仰各朝皇帝都以關羽為忠義的代表,以關羽成為教育忠君愛國信念的例子,其「侯而王,王而帝,帝而聖,聖而天」的過程請參考下表: 朝代 皇帝 時間 封號 北宋 宋徽宗 崇寧元年(1102年) 忠惠公 北宋 宋徽宗 崇寧三年(1104年) 崇寧真君 北宋 宋徽宗 大觀二年(1107年) 武安王 北宋 宋徽宗 宣和五年(1123年) 義勇武安王 南宋 宋高宗 建炎二年(1128年) 壯繆義勇...
子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宗接代的人。[例]這間廟宇祀奉註生娘娘,不少婦女前來進香祈求子嗣。
頂下郊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朝咸豐3年(1853),艋舺地區(今萬華)移民由於信仰不同、爭奪商業利益而爆發的大規模械鬥。目錄1 背景2 經過3 與頂下郊拚有關的廟宇3.1 艋舺龍山寺3.2 艋舺祖師廟3.3 霞海城隍廟4 參考書目 背景清代艋舺地區的移民主要有閩南人、泉州三邑人(晉江、南安、惠安)、泉州安溪人、泉州同安人。臺灣俗諺「一府、二鹿、三艋舺」,當時的艋舺因鄰近淡水河,舟楫之便使得商業活動漸漸發達。當時商業公會組織稱為「郊」,先來的三邑人組成「頂郊」,晚來的同安人因與廈門交易為主,因此稱「廈郊」或「下郊」。由於三邑人在艋舺落腳較早,控制碼...
噍吧哖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前言2 起源3 經過4 關鍵字5 出處 前言噍吧哖事件的主謀者是余清芳,所以此事件又被稱為「余清芳事件」;余清芳透過台南市的廟宇西來庵招募黨徒,西來庵是其密謀起事之地,所以此事件也被稱為「西來庵事件」;而抗日行動爆發的地點在噍吧哖,所以通稱此事件為「噍吧哖事件」。 起源余清芳生於1875年的屏東,後遷居路竹。小時候進過私墊讀漢學,做過雜貨店傭工。日本佔台後,他進過公學校就讀,所以略通日語。21歲左右當過基層警員巡查補,不過,根據日方資料,余清芳在巡查補任內,因為涉嫌詐欺案遭解職。因平日熱衷宗教,常奔波各地寺廟看扶...
蛟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說中能發洪水、興風作浪的龍。[例]這座廟宇歷史悠久,相傳是為了紀念古代一位降伏蛟龍的勇士。
善男信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家稱信仰佛教的人,道教亦沿用之。[例]廟宇裡擠滿了誠心膜拜的善男信女。
隱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清楚、不明顯的樣子。唐.王昌齡〈送萬大歸長沙〉詩:「青山隱隱孤舟微,白鶴雙飛忽相見。」《紅樓夢》第二回:「忽信步至一山環水旋、茂林深竹之處,隱隱有座廟宇。」
宴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以酒食祭祀鬼神。[例]中元普渡時,廟宇大都會準備祭品來宴饗鬼神。
松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松樹和柏樹。常用來比喻長壽或堅貞的節操。[例]這座廟宇四周松柏參天,環境顯得十分清幽。
緬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緬梔,為落葉性小喬木,其原產於熱帶美洲、墨西哥、委內瑞拉、西印度群島一帶。在印度、斯里蘭卡等地,廟宇附近常見緬梔,因而被稱為「廟樹」,另因緬梔的花金光內蘊,香氣四溢,具保護廟宇之作用,故其英文名為Pagoda Tree、Temple Tree。(註2) 莖緬梔為夾竹桃科的落葉性小喬木,其一般株高約在三至五公尺之間,樹幹粗大,而小枝肉質,柔軟具有白色乳汁,樹皮為灰白色。 葉緬梔的葉子通常為單葉,互生,簇生於枝頂,為長橢圓形,全緣,側脈相當明顯,約...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