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7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慢而不急。如:「和緩」、「緩慢」、「緩行」、「緩步慢行」。
拖延。如:「緩期」、「緩徵」、「緩兵之計」。
放鬆、恢復。如:「先緩口氣再說吧!」
投鼠忌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想打老鼠,卻擔心老鼠身旁的器物被打壞而不敢下手。後比喻做事有所顧忌,不敢下手。語本《漢書.卷四十八.賈誼傳》。[例]警方還沒有完全掌握歹徒的意向,因此投鼠忌器,暫時延緩拯救人質的行動。
入不敷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入不敷出」,指收入不夠支出。出現這句成語的文獻如清朱彝尊的《竹垞詩話.卷下.臣士下.倪嘉慶》中,在明朝崇禎年間,邊患紛擾,流賊頻仍,戰事紛起十餘年。加上北方大旱,百姓無以為生,當然也就無力納稅,國家的支出多於收入,歲額缺至二百三十餘萬,國庫漸漸空虛。倪嘉慶是管理賦稅的長才,他針對財政空虛的問題,對崇禎皇帝提出非常切要的建言,無奈不被接受,後竟導致明亡。朱彝尊認為,如果當時崇禎皇帝能夠採納倪嘉慶的建言,也許明朝就能延緩滅亡的命運,實在是非常可惜。後來「入不敷出」可能就是出自此處,用來指收入不夠支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放鬆、延緩。如:「寬心」、「寬解」、「寬限」。《列子.天瑞》:「善乎,能自寬者也。」宋.蘇軾〈和陶飲酒〉詩二○首之一一:「詔書寬積欠,父老顏色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延緩、趕不上。《論語.衛靈公》:「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緩兵之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敵人延緩進攻的計策。《三國演義》第九九回:「孔明用緩兵之計,漸退漢中,都督何故懷疑,不早追之?」比喻暫時設法拖延時間,使事態緩和的方法。《老殘遊記》第二○回:「許大決意要殺陶三,監生恐鬧出事來,原為緩兵之計,告訴他有種藥水,名:『千日醉』,容易醉倒人的,並不害性命。」
齋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回教五項基本功課之一,規定教徒每年在該教教曆九月齋戒一月。白天禁止飲食、房事等。[例]《可蘭經》規定,在齋戒月時,除病人和旅客可延緩補齋或以施捨補贖外,逢此月均當齋戒。
催化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化學上指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不受化學變化影響,不被消耗的物質。通常加速反應速率者,稱為「正催化劑」;抑制、延緩化學反應者,稱為「負催化劑」(舊稱),即「抑制劑」。生物體內的催化劑通常稱為「酵素」或「酶」,而生物體外的其他化學反應的催化劑,一般多為貴金屬系,並可再回收利用。也稱為「觸媒」。
徐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延緩。《三國志.卷二八.魏書.王毋丘諸葛鄧鍾傳.鄧艾》:「然大舉之後,將士疲勞,不可便用,且徐緩之。」
公民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權利為本位),不應將公民教育窄化至「關於國民的教育」等傳統說教表述。執政者與公民社會間力量的不均等是延緩民主發展的重要因素,缺乏活動力的公民社會容易滋養威權體制的壯大。選民及一般人民的公民教育要普遍進行,而非只在具可信度的選舉過程中,才能帶動人們更多的覺醒,讓選民更了解他們的權利。民主生活應有法治的精神相隨,也就是保障人民權益的法律,而非為了捍衛某一制度而壓迫人民的法律。需有更多來自國內或國際社會的團體、網路積極工作,才能帶動變遷。美國政治學者Benjamin Barber即認為「唯有直接的政治參與才是民主制度下成功的公...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