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洪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深思。連橫〈臺灣通史序〉:「洪惟我祖先,渡大海,入荒陬,以拓殖斯土。」
|
惟精惟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精純專一。《書經.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
惟命是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絕對服從命令,不敢違抗。《史記.卷四○.楚世家》:「周今與四國服事君王,將惟命是從,豈敢愛鼎?」《警世通言.卷二六.唐解元一笑姻緣》:「解元為賤妾之故,不惜辱千金之軀,妾豈敢不惟命是從。」也作「惟命是聽」。
|
行之惟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之惟艱」為中國哲學中,關於知行問題最早的討論。據〔尚書.說命中〕記載,傅說對殷高宗(武丁)做了對命相的建言後,再三提醒武丁:「非知之艱,行之惟艱。」傅說的意思是說:「聽了我這些話,懂得其中的道理不難,難的是你如何去實行了。」傅說的本義極為單純,即在鼓勵武丁勇於實踐,但後世學者在探討知行問題時,常將傅說之言,作為評論的對象。
宋儒程頤主張知難學說,他說:「古之言知之非艱者,吾謂知之亦未易也。」並舉例說,譬如有人要去京師,識途者易達,不識途者難行,「行」並不難,難者為「知」。明王陽明倡知行合一學說,在本質上以「行」為難,故勉人即知即行。孫中山先生為了革命的需要,倡知難行易學說... |
牝雞之晨,惟家之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索,絕盡、衰敗。「牝雞之晨,惟家之索」指母雞清晨啼鳴報曉,則家道衰敗。舊時以此貶喻女性掌權將造成家敗、國亡。《書經.牧誓》:「古人有言曰:『牝雞之晨,惟家之索。』」
|
不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思。三國魏.王粲〈贈士孫文始詩〉:「視明聽聰,靡事不惟。」漢.韋賢〈諷諫詩〉:「如何我王,不思守保,不惟履冰,以繼祖考。」
2.不僅、不但。如:「這樣做,不惟對你好,也對別人有個交代。」三國魏.李康〈運命論〉:「蓋見龍逢、比干之亡其身,而不惟飛廉、惡來之滅其族也。」
|
人心惟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心易為私慾所蒙蔽,故危殆難安。《書經.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梁書.卷三.武帝本紀下》:「川流難壅,人心惟危,既乖內典慈悲之義,又傷外教好生之德。」
|
惟力是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依自己的能力,盡力而為。晉.常璩《華陽國志.卷四.南中志》:「祚舅黎晃為吳將,攻伐祚不下,數遣人解喻降之。祚答曰:『舅自吳將,祚自晉臣,惟力是視矣。』」《活地獄》第三○回:「現在他孤兒寡婦,家難大作,我們稍有人心,當惟力是視,極意照應。」也作「唯力是視」。
|
非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但。《文選.司馬相如.封禪文》:「非惟雨之,又潤澤之,非惟偏之,我汜布護之。」也作「非唯」。
|
正思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八正道的第二支。即做正確的抉擇。《佛所行讚》卷三:「菩薩正思惟,精進勤方便。」也稱為「正志」。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