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治、討伐。語本《詩經.魯頌.閟宮》:「戎狄是膺,荊舒是,則莫我敢承。」
撤離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前言2 舉例3 結論4 關鍵字5 參考書目 前言撤離型罰是撤離某種愉快的後果。例如,喪失特權、下課時必須留在教室、或者放學後留校。教室內常用的撤離型罰之一是暫停法。暫停法是當學生違規行為時,就叫他坐在角落或走廊幾分鐘。當老師認為來自其他學生的注意會增強該學生的違規行為時,老師通常會用暫停法。這方面的研究大致發現,在學生違規之後使用暫停法,的確能夠減少違規行為。 舉例  例如,White和Bailey曾評估在體育課使用「坐著看」這種介入時...
羹吹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被沸羹燙痛嘴,見到冷的齏菜也用口去吹。語本《楚辭.屈原.九章.惜誦》:「於羹者而吹齏兮,何不變此志也。」比喻過分戒懼。《晉書.卷五九.汝南王亮等傳.序》:「然而矯枉過直,羹吹齏,土地封疆,踰越往古。」《幼學瓊林.卷三.飲食類》:「羹吹齏,謂人前警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嚴厲罰。《清會典事例.卷八三五.刑部.刑律捕亡稽留囚徒》:「請旨嚴一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獎勵和罰。如:「獎條例」、「獎制度」。
勸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獎勵善人,誡做奸犯科的人。語本《左傳.成公十四年》:「惡而勸善,非聖人誰能修之。」漢.王符《潛夫論.三式》:「今則不然,有功不賞,無德不削,甚非勸善惡,誘進忠賢,移風易俗之法術也。」《漢書.卷七六.張敞傳》:「敞辭之官,自請治劇郡非賞罰無以勸善惡,吏追捕有功效者,願得壹切比三輔尤異。」也作「勸善戒惡」、「勸善黜惡」。
報復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報復性罰是指基於因果報應的一種罰理念成方式,強調對犯法者或違規者進行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制裁,使其身心或物質上蒙受痛苦、不舒服或損失的報應。
  報復性罰是建基於一種道德現實主義的觀點,也是一種道德的唯物論,強調「以暴易暴」,將人視為「物」而欲加以控制。因而其屬於一種他律性的道德教育觀,在道德發展層次中屬於較低的發展層次,亦即依賴外部的罰以收社會控制之效,形成一種權威性的倫理學觀點。
  根據歐陽教的說法,報復性罰通常包括兩種類型:一是行為取向的報復罰,主張惡行與罰行為的質與量應相等,如「殺人者死」;另一種是原則取向的報復罰,主張惡行與罰行為的合理比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處罰、制裁。《西遊記》第四三回:「小龍子將他拿上來先見了大聖,治了他罪名。」《文明小史》第二二回:「富有餘黨,雖經治,尚未痛斷根株。」
一警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罰一人以警戒眾人。《明史.卷二五五.黃道周傳》:「陛下欲剔弊防奸,一警百,諸臣用之以借題修隙,斂怨市權。」也作「一戒百」、「一儆眾」。
毖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前毖後」。見「前毖後」條。01.清.劉坤一〈復富桂卿書〉:「得公大聲疾呼,振聾警瞶,從此或可毖後前,官方肅而兵氣揚。」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