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64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使、讓。《戰國策.趙策四》:「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漢.李陵〈答蘇武書〉:「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
岌岌可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岌岌,是危險的樣子,如《孟子.萬章上》:「天下殆哉!岌岌乎!」便是形容天下的情勢已經十分危急。管仲(?∼西元前644)字仲,春秋齊國潁上人。初事公子糾,後事齊桓公為相。通貨積財,富國強兵,尊周室,攘戎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桓公尊為「仲父」。相傳他著有《管子》一書,內容包含儒家、道家、法家、兵家、陰陽家、雜家等言論,無所不有。在〈小問〉篇中,桓公問管仲,想要壓伏人民,應該如何做?管仲回答︰「身為一個國君,不應該想要勝服於民,因為勝民之道並非天下之王道。如果想要壓伏人民,那麼只要用嚴刑峻法,人民自然就會被壓伏了。但是這樣只能讓國家暫時安定,卻無法維持長久。」因此管仲認為採勝民之道的結果,將是「危...
摧枯拉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卷一三.異姓諸侯王表》秦既稱帝,患周之敗,以為起於處士橫議,諸侯力爭,四夷交侵,以弱見奪。於是削去五等,墮城銷刃,箝語燒書,內鋤雄俊,外攘胡粵,用壹威權,為萬世安,然十餘年間,猛敵橫發乎不虞,適戍彊於五伯,閭閻偪於戎狄,嚮應於謗議,奮臂威於甲兵,鄉秦之禁,適所以資豪桀而速自斃也。是以漢亡尺土之階,繇一劍之任,五載而成帝業。書傳所記,未嘗有焉。何則?古世相革,皆承聖王之烈,今漢1>獨收孤秦2>之弊。鐫金石3>者難為功,摧枯朽者易為力,其勢然也,故據漢受命,譜十八王,月而列之,天下一統,乃以年數。訖于孝文,異姓盡矣。 〔注解〕 (1) 漢:西元前206∼220,由漢高祖劉邦創立。至漢獻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輕視、輕慢。《左傳.襄公四年》:「戎狄荐居,貴貨易土。」《漢書.卷八六.王嘉傳》:「二千石益輕賤,吏民慢易之。」
烏合之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管子(?∼西元前644),名夷吾,字仲,春秋齊國潁上人。初事公子糾,後事齊桓公為相。通貨積財,富國強兵,尊周室,攘戎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輔佐桓公成為霸主,桓公尊為「仲父」。管子奠定齊國的法治思想,著重經濟管理,他曾說:「像烏鴉一樣暫時湊合在一起的人,因為沒有組織、沒有紀律,剛開始什麼都好商量,久了就什麼都看不對眼,互相唾棄。表面上雖然還維持良好的關係,但因為沒有交心,權力不在領導人的手上,而在屬下或幕僚,可說是暫時依附、沒有權勢的領導者。」後來「烏合之眾」被用來比喻暫時湊合,無組織、無紀律的一群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用。《左傳.成公二年》:「蠻夷戎狄,不式王命。」晉.杜預.注:「式,用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代對中原以外各族的蔑稱。如:「蠻夷戎狄」。
一舉兩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富其民;欲王者,務博其德。三資者備,而王隨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貧,故臣願從事於易。夫蜀,西辟之國也,而戎狄之長也,而有桀、紂之亂。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廣國也;得其財,足以富民;繕兵不傷眾,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國,而天下不以為暴;利盡西海,諸侯不以為貪。是我一舉而名實兩附,而又有禁暴正亂之名。……」〔參考資料〕 《東觀漢記.卷八.耿弇列傳》弇以軍營臨淄西安之間,視西安城小而堅,藍兵又精,未易攻也。臨淄諸郡太守相與雜居,人不專一,其聲雖大而虛,易攻。弇內欲攻之,告命軍中治攻具,後五日攻西安,復縱生口令歸。藍聞之,晨夜守城。至期日夜半,令軍皆食,會明,求乞攻西安,臨淄不能救也。弇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逐水草的、遊牧的。《左傳.襄公四年》:「戎狄荐居,貴貨易土。」
苟且偷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宋.司馬光〈程宣徽劄子〉:「程戡素無才術,少壯之時歷職中外,猶無名跡為人所稱。況今老病,昏懦尤甚。在鄜延苟且偷安以度日月,為吏兵所慢,戎狄所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