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4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情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感情思想的詩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解放。如:「她藉著聽音樂來放自己的心情。」
發性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短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音樂類型名。Vaudeville是由法文voix de ville一詞轉化而來,它本為十六世紀一種戀愛情短詩,配上簡單的曲調及和聲伴奏。這些短詩當時極受歡迎並收集在雷諾伊(Adrien Le Roy)1555年所編的曲集《Le Second Livre de Guiterre Contenant Plusieurs Chansons en Forme de Voix de Ville》中,有些曲子被用作舞曲和香頌的高音部或次中音部旋律中。1571年雷諾伊把這些情短曲(Voix de Ville)視為反覆歌(Air de Cour)的同義。十七世紀時,情短曲加入輕鬆、諷刺的內容演唱。十八世...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唱遊詩式;情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體形式。1200年至1350年間廣為人所採用的德國情詩,配有音樂,常伴以舞蹈,共分三種類型:舞蹈情詩(Tanzleich)、宗教情詩以及愛情情詩。十四世紀後,僅宗教採用這種詩體。此詞為德文,若為舞蹈歌曲,曲式有不均等的行數及變化多端的旋律。早期的哥德語(Gothic),「laiks」即為「tanz」(舞蹈);而盎格魯撒克遜(Anglo-Saxon)的形式,「lac」是「玩樂」之意;但現代約克夏(Yorkshire)版,「laik」是「玩樂」。現代德語「leichengesang」指的是「喪歌」;但「lakhon」則意指「玩樂」。
《音樂辭典》、《文學辭典》、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情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學名詞。源自於希臘文的「lyra」,意指古希臘弦樂器,以此樂器的伴奏下演唱歌曲及詩詞。人們以此描寫人的內心世界、或因生活情景所引起的特殊感受與看法。文學作品中的情詩,是採用詩的形式描寫生活的某個時刻、或人的情狀。在音樂作品中,則是以情的基調,演奏特色是婉轉悅耳及音調柔和,例如:貝多芬(Ludwing van Beethoven, 1770-1827)的《月光奏鳴曲》;二十世紀的重要作詞家有:奧圖哈爾巴哈(Otto Harbach)所編的《羅伯塔》(Roberta)、《貓與小提琴》(The Catand the Fiddle)等人。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
毀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痛史》第二五回:「鎮龍、世英齊聲道:『……某等願從眾志,毀家難,興復宋室。』」
動輒得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韓愈是唐代著名的文人,他精通六經百家,崇尚儒學,排斥佛老,文章自成一家,為後世治古文者所取法。登進士第後,曾任國子博士、監察御史等職,卻因直言敢諫,屢次犯怒被貶,久久不得升遷。韓愈自認才高,不應受此待遇,因此作〈進學解〉一文以己憤。該文採問答方式,以國子先生喻己,假托學生之言,發自己才高卻不受重用的不滿,卻說自己不過是一介庸才,符合目前的低位閒差,用以自我解嘲。文中的「跋前躓後,動輒得咎」就是學生描述國子先生(韓愈)在官場上的處境艱難,一有舉動就會遭受責罰,進退兩難,而屢遭貶謫。後來「動輒得咎」就被用來形容人處境困難,極易受到責難。
未雨綢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豳風」即為古豳國的歌謠,故地約在今陝西省邠縣。〈鴟鴞〉一詩,則是詩人以鳥兒築巢養雛鳥的辛苦,來發自身所經歷的窮苦憂患。詩中提到,鳥兒為了確保巢的堅固,便在下雨之前,剝除桑根皮來修補鳥巢,以免風雨來臨時,把鳥巢吹壞了。後來「未雨綢繆」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事先預備以防患未然。
焚膏繼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這樣的遭遇,居然還要我們專心做學問!」韓愈藉老師與學生之口,一方面譏諷為政者不能善用人才,一方面也發了自己懷才不遇的失落。「焚膏繼晷」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夜以繼日地勤讀不怠,後亦用來形容不眠不休地工作或活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