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長慶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詩人白居易、元稹所開創的七言長篇敘事歌行體。其特點為:從內容上看,常選取典型的人物或事件,以反映具時代和社會意義的主題;從形式上看,為七言歌行;從表現手法和文字風格上看,以鋪敘為主,兼重敘事與情結合,文字則力求豐富多采,婉麗纏綿。
喜劇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喜劇方式表現的影片。可分為諷刺喜劇片、情喜劇片和鬧劇等。是電影史上最早出現的影片類型之一。
馬太受難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曲名。根據耶穌受難故事、《馬太福音》第二六、二七章的詞句譜成的宗教音樂,由朗誦調和情調、神劇及合唱構成。德文Matthäuspassion的中譯名。以許茲和巴赫的作品最有名,又以巴赫作品編號BWV244最常被演奏,該曲創作於西元一七二七年(在萊比錫擔任教會指揮時),內容共有「最後的晚餐」、「耶穌之死」共六十八首曲子所組成。而演出時須有兩個管弦樂團、多位獨唱者,以及少年與混聲兩個合唱團,加上管風琴伴奏,演奏全曲需要約三小時。
岔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岔曲為中國北方曲藝單弦演唱中的一部分,源於清初滿族八旗子弟的日常娛樂,乾隆時期流行於北京。屬於八角鼓中較原始且常用的曲牌聯套體的曲調,多置於曲頭和曲尾,可單獨演唱,多分為平岔、慢岔、起字岔、垛字岔、西岔、數岔等多種曲調。清末民初以後,岔曲常作為單弦演員在演唱正式曲目之前加演的小段。
細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曲中纏綿徐緩的套曲,結構較長,節奏緩慢,適合情的場合用。也稱為「慢曲」。
下場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曲表演時,角色下場的結句,若不用唱,則必用下場白。形式各有不同,通常為一首發人物感情的七言詩或五言對子。
雙向討論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網路上提供可以發表文章或針對一個主題發自己的意見的版面。也稱為「討論區」。
陰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殺的人用來申冤憤的遺書。
寫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憂悶。南朝宋.傅亮〈登龍岡賦〉:「靜潛處以永念,聊駕言以寫憂。」唐.陳子昂〈春臺引〉:「懷宇宙以湯湯,登高臺而寫憂。」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