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1.90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同舟共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無厚》云:「同舟渡海,中流遇風,救患若一,所憂同也。」意思是在同一艘船中,遇到風雨時,因為大家所擔憂的同樣是害怕失去生命,因此便會互相團結,共度難關。語義和《孫子.九地》是相近的。
惴惴不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因恐懼擔憂而心神不安寧。◎語本《詩經.秦風.黃鳥》。
裹足不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被奸臣迷惑,整日住在深宮裡,迷糊度日。這樣下去,大則會亡國,小則會使自己陷於孤立危險的境地,這是臣所擔憂的。」秦昭王聽了說:「懇請先生指教!不管事情大小,不管牽扯到誰,即便上至太后,下至朝廷百官,也請先生直說。」范雎就向秦王進言實行遠交近攻政策,以統一中原。當下,秦昭王拜范雎為客卿,過了幾年,秦昭王把相國撤職,並且不讓太后參政,正式拜范雎為丞相。後來「裹足不前」這句成語,就從原文的「裹足莫肯即秦」演變而出,形容有所顧忌,而停止腳步,不敢向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擔憂、憂愁。如:「顧慮」、「憂慮」。《漢書.卷二九.溝洫志》:「浩浩洋洋,慮殫為河。」唐.顏師古.注:「慮,猶恐也。」三國蜀.諸葛亮〈聞孫權破曹休魏兵東下關中虛弱上言〉:「先王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託臣以討賊也。」
慘綠少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慘綠少年」本指身穿暗綠色衣服的少年。典源出自唐.張固《幽閒鼓吹》。根據記載:唐德宗時,侍郎潘炎擔任翰林學士,極受恩寵。他的妻子是劉晏的女兒,曾經因為覺得官場險惡,而勸丈夫辭去官位。潘炎的兒子孟陽剛被任命為戶部侍郎時,他的母親非常擔憂,對他說:「以你的人才而能夠得到侍郎職位,我真怕是有災禍要臨頭啊!」戶部衙門向他解釋曉喻,並且催促孟陽上任,孟陽的母親才對他說:「你把你的同僚都請來,讓我觀察觀察。」孟陽便將同僚都找了來,客人到齊後,孟陽的母親坐在垂簾後面仔細觀察了一番。聚會結束後,孟陽的母親高興地對他說:「他們和你同類,用不著擔憂。倒是那個坐在末位,穿著暗綠色衣服的少年是誰?」孟陽回答:「那是補...
唾面自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說什麼,只是默默的將口水擦去。以此自我勉勵,希望可以免去兄長的憂慮。」婁師德說:「這正是我心裡所擔憂的。向你吐口水的人,想必已經對你很生氣了,你又將口水擦掉,正好表明了你厭惡他的舉動,這麼做只會更加深他的怒氣。不如不擦它,讓它自己在臉上乾掉,笑著臉去承受這一切,不是更好?」後來這個典源被濃縮成「唾面自乾」,用來比喻逆來順受,寬容忍讓。
提心吊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心理上、精神上擔憂恐懼,無法平靜下來。《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一:「眾人又多有笑他忘了父仇的事,已漸冷徑,沒人提起了。怎知世名日夜提心吊膽,時刻不忘!」也作「提心弔膽」。
嘀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低聲說話。如:「你在嘀咕些什麼,有事就說出來。」
2.心中忐忑不安。如:「隔壁老王家遭了小偷,讓我心中直犯嘀咕。」
擔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擔憂、顧慮、顧忌、掛念、操心、憂慮
憂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擔憂發愁。《三國演義》第二五回:「夢寐之事,不可憑信,此是嫂嫂想念之故,請勿憂愁。」《儒林外史》第三二回:「這幾日,婁太爺的病漸漸有些重起來了,杜少卿又換了醫生來看,在家心裡憂愁。」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