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擦拭。《呂氏春秋.恃君覽.觀表》:「吳起雪泣而應之曰:『子弗識也。』」唐.杜甫〈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晚際遇雨〉詩二首之一:「公子調冰水,佳人雪藕絲。」
唾面自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婁師德勸誡弟弟,當別人吐口水在臉上時,不要擦拭,讓它自己乾掉的故事。典出《新唐書.卷一○八.列傳.婁師德》。比喻逆來順受,寬容忍讓。宋.陸游〈聞里中有鬥者作此示之〉詩:「秋毫不能忍,平地尋干戈;唾面聽自乾,彼忿自消磨。」也用來罵人不知羞恥。
目無全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就解好了。這時候,我拿著刀站在分卸完畢的牛肉面前,東看看西看看,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滿足感。然後才會把刀擦拭乾淨,收藏起來。在這則寓言中,莊子用牛的組織來比喻複雜的人際關係,要想在糾結難分的人情世故中不受傷害,得擁有一把用智慧錘鍊出來的「無厚之刃」。文章中,莊子用「未嘗見全牛」來形容庖丁解牛不受形體限制的境界,後來就從這裡演變成「目無全牛」這個成語,比喻技藝純熟高超。
一塵不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時,一代高僧禪宗五祖弘忍大師有七百多名弟子,他想從中選擇一位來繼承衣缽,便要他們每人做一首偈,看看誰的修行最好。當時大家都公推最傑出的神秀,而神秀也毫不退讓地站出來,在牆壁上寫下:「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遣有塵埃。」這四句的意思是說,身如樹,心如鏡,隨時勤於擦拭,必能常保潔淨,不沾灰塵。神秀的意思是要人在修行時,能夠斷絕俗欲,保持心靈純潔。弘忍大師看了這首偈後,大為讚賞,說以後修道之人若能遵守這四句話,便能修成正果,還要其他弟子們誦念。當時,弘忍的另一位弟子慧能聽到同學誦念這首偈,便說:「這首偈意境是很美,但並沒有真正參悟空性。」同學便譏笑他什麼都不懂,還敢亂發評語。慧能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用來擦拭的方形小巾,常隨身攜帶。如:「手帕」、「香帕」。宋.釋文瑩《湘山野錄》卷中:「『汝哭何因無淚?』漸曰:『以帕拭乾。』」
順手牽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禮記》為十三經之一,大概是孔子弟子及其後學所記,現今所通行的版本為西漢戴聖所編輯,也稱為「小戴禮記」。典源此處提到,進獻几杖,要先拂去灰塵,擦拭乾淨。進獻馬和羊時,因其性情溫馴,可以用右手牽著,方便行事。但進獻狗的時候,則要用左手牽著,因為狗的性情較不溫和,用左手牽引,空著右手可以預備在必要時加以制伏。後來「順手牽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多轉用為詞面義,指順手把別人的羊給牽走,比喻乘機順便取走他人財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擦拭。如:「刮目相看」。《資治通鑑.卷三九.漢紀三十一.淮陽王更始元年》:「更始羞怍,俛首刮席,不敢視。」
擦槍走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擦拭槍隻時意外發生子彈擊發的現象。比喻做事因意外而導致預料之外的結果。如:「我們並不怕對方演習的威嚇,就怕擦槍走火引起本不該有的爭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孩童習字用的竹片,可以擦拭再寫。《說文解字.竹部》:「籥,書僮竹笘也。」清.段玉裁.注:「籥亦謂之觚。蓋以白墡染之,可拭去再書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擦拭、揩拭。同「抆」。宋.辛棄疾〈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詞:「倩何人,喚取盈盈翠袖,搵英雄淚。」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三折:「淚珠兒不敢對人拋,背地裡搵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