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暴虎馮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後漢書.卷二九.申屠剛鮑永郅惲列傳.郅惲》:「昔文王不敢槃于游田,以萬人惟憂。而陛下遠獵山林,夜以繼晝,其如社稷宗廟何?暴虎馮河,未至之戒,誠小臣所竊憂也。」
韋編三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 (2) 《易》:《易經》。由伏羲制卦,文王繫辭,孔子作十翼。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易經》的內容最早只是記載大自然、天文和氣象等的變化,古代帝王作為施政之用,百姓用為占卜事象。至孔子作傳,始為哲理的書,是儒家的重要典籍。 (3) 〈彖〉:十翼之一,論斷六十四卦卦名、卦辭的文字。 (4) 〈繫〉:十翼之一,闡釋易經卦辭之義。 (5) 〈象〉:十翼之一,爻象的釋辭。 (6) 〈說卦〉:十翼之一,陳說八卦法象所為。 (7) 〈文言〉:十翼之一,釋乾、坤二卦經文之言。
毛遂自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今十步之內,王不得恃楚國之眾也,王之命縣於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聞湯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諸侯,豈其士卒眾多哉,誠能據其勢而奮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萬,此霸王之資也。以楚之彊,天下弗能當。白起,小豎子耳,率數萬之眾,興師以與楚戰,一戰而舉鄢郢,再戰而燒夷陵,三戰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趙之所羞,而王弗知惡焉。合從者為楚,非為趙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誠若先生之言,謹奉社稷而以從。」毛遂曰:「從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謂楚王之左右曰:「取雞狗馬之血來。」毛遂奉銅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當、該。《詩經.周頌.賚》:「文王既勤止,我應受之。」《南史.卷三六.江夷傳》:「人所應有盡有,所應無盡無者,其江智深乎?」
風馳電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六韜》又稱《太公六韜》,相傳是西周時呂尚所著。呂尚,字子牙,本姓姜,周初賢臣。其先祖封於呂,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呂尚年老隱居,周文王出獵時,相遇於渭水之濱,得到文王賞識,相談甚歡,文王曰:「吾太公望子久矣。」因號「太公望」。文王立呂尚為師,後呂尚佐武王伐紂,建立周朝,封於齊。《六韜》一書採用周武王與呂尚的對話形式寫成,分為六卷,內容主要為有關治國、治軍與戰爭的理論。在〈龍韜.王翼〉篇中,周武王問呂尚:王者之師應該有哪些輔佐人才?呂尚認為一支強大的軍隊,應該有七十二位優秀的幕僚,並就其職掌及能力一一回答。論及陣前奮勇殺敵的將領時,呂尚說:「一個好的將領,應該兼備智慧和魄力,平時要善於維護...
助紂為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助紂為虐;而世祖平皓4>,納吳妓五千,是同皓之弊。 〔注解〕 (1) 武王:指周武王。姓姬名發,文王之子,生卒年不詳。因商紂暴虐無道,乃率領諸侯伐商,大戰於牧野,敗紂而代有天下,都鎬京。在位十九年崩,諡曰武。 (1) 紂:商朝最後一任君王。名辛,為帝乙的兒子,史稱為「紂王」。曾平定東夷,使中原文化逐漸傳播到長江、淮河流域,奠定中國統一的規模。雖材力過人,然拒諫飾非、耽於酒色、暴斂重刑,遂導致民怨四起。周武王東伐至盟津,諸侯叛商者八百;戰於牧野,紂軍敗,自焚於鹿臺。 (1) 傾宮之女:住在巍峨宮殿中的后妃佳麗。 (1) 皓:吳王孫皓(西元242∼284),字元宗,一名彭祖,字皓宗。在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合音詞:(1) 「之」、「於」二字的合音。[例]付諸行動 (2) 「之」、「乎」二字的合音。[例]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諸?(《孟子.梁惠王下》)
樂不思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習鑿齒《漢晉春秋》(據《三國志.卷三三.蜀書.後主禪傳》裴松之注引)司馬文王1>與禪2>宴,為之作故蜀3>技,旁人皆為之感愴4>,而禪喜笑自若。王謂賈充5>曰:「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6>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7>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郤正8>聞之,求見禪曰:「若王後問,宜泣而答曰『先人墳墓遠在隴、蜀9>,乃心西悲,無日不思』,因閉其目。」會王復問,對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語邪!」禪驚視曰:「誠如尊命!」左右皆笑。 〔注解〕 (1) 司馬文王:司馬昭(西元211∼265),字子上,三國魏溫縣人。司馬...
愛屋及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尚,字子牙,號太公望,周初賢臣,生卒年不詳。本姓姜,其先封於呂,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年老隱於釣,周文王出獵,遇於渭水之陽。載與俱歸,立為師。後佐武王克殷,封於齊,後世稱為姜太公。 (5) 入殷奈何:指進入殷商國土後,當如何處理其將士、百姓。 (6) 胥餘:圍欄,藩籬。〔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六韜》(據《藝文類聚.卷九二.鳥部下.烏》引)
予取予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傳》相傳為春秋魯太史左丘明所撰,為春秋時代的史書,其中一段記載了楚文王與申侯之事。申侯為申氏所生,極受楚文王寵愛。楚文王臨終之際,把申侯召來,給了他一塊玉璧,叫他立即離開,文王說:「只有我了解你。你這個人一心謀求私利而不知滿足,不斷地向我索取財物,我總是有求必應,也不因此而責怪你,但是之後的君王將會反過來對你要求得更多,那麼你就不免獲罪了。所以我死後你快走吧!不要去小國,他們不會接納你的。」楚文王下葬後,申侯依從他的交代,趕緊逃到鄭國去,並且頗受鄭厲公的寵愛。在這段記載中,有兩句話是楚文王對申侯的指責:「女專利而不厭,予取予求。」本是指申侯貪得無厭,不斷向文王索求財物,後來「予取予求」被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