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9.720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高山流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紅樓夢》第八六回:「孔聖人尚學琴於師襄,一操便知其為文王;高山流水得遇知音。」
簞食壺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快樂,那麼您就吞併它,就像武王伐紂一樣。如果您吞併燕國,燕國人民不喜悅快樂,那麼您就不要吞併它,就像文王時,因為紂還有賢臣,所以文王不伐紂一樣。今天以萬乘大國去征伐另外一個萬乘大國,對方人民所以捧著食物、飲水前來迎接,必定是渴盼來軍能解救他們於水深火熱中。假如來軍不但不能解救他們,反而使他們陷入更大的痛苦中,我看他們逃都來不及了,怎麼還會來歡迎來軍去占領他們的國家?」後來「簞食壺漿」演變為成語,用來指軍隊受到人民的擁護與愛戴,紛紛慰勞犒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新的、古老的、從前的。如:「舊日」、「舊交」、「舊車」、「舊衣服」、「舊習慣」。《詩經.大雅.文王》:「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唐.杜牧〈旅宿〉詩:「寒燈思舊事,斷雁警愁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等差。《禮記.文王世子》:「其族食世降一等,親親之殺也。」漢.鄭玄.注:「殺,差也。」
覆水難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姜太公本名姜尚,周朝時人,富才學且通兵法,但懷才不遇,生活窮困。妻子馬氏見他年紀大又沒有成就,於是棄他而去。有一天,姜尚在渭水旁巧遇出外狩獵的周文王,兩人相談甚歡,文王極為賞識他,要他協助一統天下的大業,那時姜尚已是八十歲的高齡老翁了。後來,姜尚果然幫助文王之子武王滅了商紂,立下大功,得到齊地作為封邑。姜尚顯貴之後,前妻馬氏請求復合,姜尚不肯原諒她,便取一壺水傾倒在地,要馬氏把水收回壺中,並說:「如果當初妳那樣的離開,今日都還能復合,那麼倒在地上的水,就一定能再收回壺裡!」但地上的水根本無法收回,馬氏也只好死了這條心。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覆水難收」,用來比喻離異的夫妻很難再復合,或既定的事實...
瞻前顧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以古代的君王為例,像夏桀、商紂等暴君,違背正道,魚肉臣民,結果使得國家滅亡;而商湯、大禹、周代的文王、武王等賢君,做事恭敬,依循正道,讓天下太平。屈原因此下結論說,為政者要懂得任用賢能,依規矩做事而不偏頗,公正無私。「瞻前而顧後兮」,要能兼顧前後,做事謹慎周密,看清人民的需要與希望。後來「瞻前顧後」也用於形容檢討過去、計畫未來。又因如果只顧看前觀後,往往忘了採取行動,所以「瞻前顧後」也用於形容做事猶豫不決,顧慮太多。
風調雨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調雨順」的意思是風雨及時而適量。這個成語可用來形容豐年安樂,天下太平的景象。典源出自《六韜》。《六韜》記載太公姜尚與周文王、武王商討如何推翻商朝的謀劃內容,共有六篇。前二篇文韜、武韜為政治的戰略,後四篇龍韜、虎韜、豹韜、犬韜,則是軍事的戰略。《舊唐書》有一段《六韜》佚文記載:武王伐紂,天下大雪,雪深三尺,突然有五人乘馬車,後面跟著二人騎馬,到營帳前求見武王。武王覺得很奇怪,就問太公姜尚,太公說:「他們是五方之神,天意要您建立周朝,他們是前來接受派遣的。」武王馬上迎接五神入營,請他們協助驅除紂王,救眾生於水火之中。武王消滅殷商的暴政後,五神完成任務,隨即返回天庭。從此風雨及時,五穀豐收,人民...
十三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黃壽祺、張善文,周易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ISBN 7532546462古人認為經伏羲、周文王、周公、孔子等歷代聖人編定而成。內容廣泛記錄了西周社會各方面,包含史料價值、思想價值和文學價值。其外層神秘,而內蘊的哲理至深至弘。 周禮 儀禮《儀禮》原稱為《禮》,在漢代也稱作《士禮》,對應於《禮記》而言,《儀禮》又可以稱為《禮經》,《禮記》是它的傳。到晉代才稱為《儀禮》。其17篇為各種禮儀的記錄,而未談各種禮儀的意義。《史記》、《漢書》和《禮記》均稱其出於孔子《史記·孔子世家》:“故《書傳》、《禮》記自孔氏。”《漢書...
聚精會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艾,通「乂」,音|ˋ,才德出眾。 (2) 堯、舜、禹、湯、文、武:指唐堯、虞舜、夏禹、商湯、周文王及周武王六個聖主。 (3) 稷:后稷,周朝的先祖,生卒年不詳。相傳姜原因踐天帝跡而懷后稷,因初欲棄之,故取名曰棄。及長,帝堯舉為農師;有功,遂封於邰,號曰后稷,別姓姬氏。 (4) 契:殷代始祖。高辛氏的兒子,生卒年不詳,堯時為司徒,封於商。音ㄒ|ㄝˋ。 (5) 皋陶:音ㄍㄠ |ㄠˊ,生卒年不詳。相傳為舜之臣,掌刑獄之事。 (6) 伊尹:名摯,生卒年不詳,商初賢相。湯崩,其孫太甲無道,伊尹放諸桐宮,俟其悔過,再迎之復位。 (7) 呂望:指周初賢臣呂尚,字子牙,東海人,生卒年不詳。本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諸侯在大典時所持的一種玉器。《說文解字.土部》:「圭,瑞玉也,上圜下方。」清.段玉裁.注:「圭之制,上不正圜。以對下方言之,故曰上圜。」《史記.卷三三.魯周公世家》:「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