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言而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孟子.盡心上》記載,孟子認為君子的自然本性,無論是處於富貴或是窮困之中,都不會改變。因為仁、義、禮、智這些內在的道德早就深植於心,自然流露,而使他面色潤澤,背部充盈,這仁、義、禮、智之道當然也施行到手足四肢,由於這仁、義、禮、智之道充沛流行於人的手足四肢,因此人們的動靜行止無不中節合宜,因此即使不加說明,旁人也能了解並感受到他的君子風範與所受到的薰陶。後來「不言而喻」演變為成語,用來指事態明顯,不待說明即可曉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反而。表出乎意料之外。《紅樓夢》第二二回:「你連多少大生日都料理過了,這會子倒沒了主意。」《兒女英雄傳》第一七回:「你老人家不說今日要歇半天兒嗎?怎的倒這麼早就來了。」
口蜜腹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章,本來想要立刻批准,沒想到向李適之提出這個建議的李林甫卻勸阻玄宗,他說:「皇上,華山有金礦的事情我早就知道了,可是我卻遲遲沒有上奏,實在是因為華山的風水是王氣所在,如果隨便加以開採,要是破壞了王氣,那對皇上及國家都相當不利啊!」玄宗聽信了李林甫的話,認為李適之治國欠周詳,不久便罷免其相位。林李甫就靠類似方法,順利地除掉了許多政敵,終於得到玄宗的完全信任,為相十九年,卻將唐朝盛世帶往衰敗之路。由於李林甫為人陰險,妒賢嫉能,所以當時的人都稱他為「肉腰刀」,又說他的嘴裡有蜜,腹中藏劍。後來「口蜜腹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一個人嘴上說得好聽,事實上內心險惡,處處想陷害別人。
脫穎而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推薦,就是請求你把我放進袋子裡,如果早點有這樣的機會讓你把我放進袋中,那我就不只是露出錐尖而已,而是早就顯露出才能,鋒芒畢露了!」平原君覺得毛遂說得有道理,就答應了,讓他一同前往。到了楚國,平原君和楚王會談,從早上到中午,都還沒有結果。毛遂於是持劍走到楚王面前,極力說明趙、楚聯合抗秦的利害關係。楚王終於被說服,答應趙國願意出兵援救。於是兩國當場歃血為盟,誓守聯合抗秦的盟約。毛遂這次不僅幫平原君完成任務,也為國家立下了功勞,讓大家對他刮目相看,平原君因此待他為上賓。後來「脫穎而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顯露才能,超越眾人。或比喻從囊中逃脫。
見獵心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遇有空餘的時間,常到野外去打獵捕雀,趕兔追獐,興趣很大。後來出外求學、當官,離家十二年來,把這件愛好早就忘了。現在他到有人正在興高采烈打獵的時候,他心頭的喜悅,簡直按耐不住,並且躍躍欲試,巴不得立即參加到那些獵人的行列裡去。 解釋看到別人正在打獵,觸動了自己喜好打獵的嗜好,也想一獻身手。比喻舊習未改。 詞意 相似詞蠢蠢欲動/躍躍欲試/摩拳擦掌 例句李先生已經決定不打高爾夫了,但是,每次看到小白球,仍然不免會見獵心喜。
不時之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酒,蘇軾便興沖沖地回家向妻子要酒,他的妻子說:「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意思是說:我早就藏了好酒,好讓你隨時取用。後來「不時之需」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隨時的需用。另一位宋代文人王質的〈論吏民劄子〉:「監司不卹郡縣,故嘗有不時之需,稍緩則符檄紛紛,逼切則急于星火。」其中「監司」為宋代職官名,負責監察地方屬吏。這整句話的意思是:監司不知體恤地方,會隨時提出需求,並強迫地方配合,地方若不能及時因應,就會遭到糾舉彈劾。「不時之需」在此則指隨時提出讓人無法預料的需求。
根深蒂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深蒂固」原作「深根固蔕」。比喻根基堅固,不可動搖。這句成語出自《老子》第五九章。老子認為:修身養性,最好的方法莫過於愛惜精神和智識而不耗散,將天早就賦與的德,再不斷加以累積。德越積越厚,就沒有事不能克服。事事都能克服,就無法測度他的極限,力量大到無法測量,就可以治理國家。掌握治國的根本,就能夠使國家長治久安。這就是將根札深,穩固基礎,持久長生的道理。後來「根深蒂固」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根基堅固,不可動搖。出現「根深蒂固」的書證如《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他們做得興頭的,都是有根基,有腳力,親戚滿朝,黨羽四布,方能夠根深蒂固。」
十三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到南宋十三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俗稱為六藝),六藝中的《樂經》很早就亡佚了,《漢書·藝文志》中已無此書的記載。其他五種著作就稱為“五經”。漢朝時,以《詩》、《書》、《禮》、《易》、《春秋》為“五經”,立於學官。唐朝時五經中的《儀禮》改為《禮記》,沿用至今。後來經書的內涵不斷擴大。《後漢書·趙典傳》和《三國志·秦宓傳》中都有“七經”的記載,但未記載是哪七部典籍。後人有六經加上紀錄孔子言行的《論語》;東漢將五經加上《論語》、《孝經》;五經加上《周禮》、《禮記》三種說法。唐代時有“九經”的記...
慷慨解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囊,錢袋。慷慨解囊指毫不吝嗇的給別人經濟援助。如:「要不是仁兄的慷慨解囊,我們早就破產了。」
化險為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吐蕃本是中國西部古老游牧民族羌人的一支,早就和中原的漢人有往來,唐朝時的接觸亦頗為頻繁,太宗貞觀年間,更與唐宗室通婚和親。安史之亂後,唐的國際地位出現了變化,西南防務無暇顧及,自此邊疆民族常乘機侵擾邊境。代宗廣德元年,吐蕃一度攻入長安,使代宗東逃至陝州,後在郭子儀的領兵抗禦下,吐蕃雖然退兵,卻仍時常威脅京畿重地及隴右、劍南諸地。大曆十二年,吐蕃又來犯,朝廷派崔寧應戰,告捷,據史書載:「破吐蕃十萬,斬首八千,生擒九百人。」 韓雲卿〈平蠻頌〉一文即記此事。文中贊頌唐王朝對戰敗部族的處置極為妥當,使為惡者受到應有的懲處,自新者得到適合的嘉勉,「變氛沴為陽煦,化險阻為夷途」,即把原有的災禍之氣轉變成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