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88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過去的事物。如:「溫故知新」。《文選.班昭.東征賦》:「遂去故而就新兮,志愴悢而懷悲。」
執迷不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錯誤的觀念而不醒悟。稍晚,南朝梁武帝蕭衍的文章中就使用了這句成語。他在前朝被封為征東將軍,為朝廷帶兵東征,剷除地方勢力。出發前寫了一篇〈移檄京邑〉,向當地的領袖喊話,說他們受到良好的教養,只是受制於惡人,才不得不為亂。若歸順朝廷,即能轉禍為福。但若還是「執迷不悟」,與朝廷對抗,一旦大軍壓境,將會萬劫不復。此處的「執迷不悟」就是這樣的用法。
瞭若指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瞭如指掌」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魯國是周朝大功臣周公旦的封邑。周公曾輔佐武王討伐商紂,又協助成王東征平定三叔之亂,滅五十國,奠定東南,使天下大治。後來周天子為感念周公的功勞,於是特准魯國於周公之廟舉行原只有帝王才可主持的禘(ㄉㄧˋ)祭。但是,因為一般人都不曾見過這樣的重大祭典,所以完全不了解禘祭的進行方式,於是向孔子請教,但孔子不願回答,便說:「不知也。」這是因為當時魯國宗廟靈位配祀等名分顛倒,不合周禮,違逆了孔子對禮教的堅持,所以孔子故意避而不談這方面的問題。然後他又指著自己的手掌說:「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這句話則是說:若真有人能說出禘禮的確實情況,那他就是個知禮...
夜以繼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輔佐武王滅紂有功,封於魯。武王崩,又輔佐幼主成王,攝政,東征平定武庚、管叔、蔡叔之亂,歸而制禮作樂,天下大治。 (13) 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王。 (14) 以施四事:而推行禹、湯、文、武的德政。〔參考資料〕 ■《管子.禁藏》夫凡人之情,見利莫能勿就,見害莫能勿避。其商人通賈,倍道兼行,夜以續日,千里而不遠者,利在前也。■《莊子.至樂》夫貴者,夜以繼日,思慮善否,其為形也亦疏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掉轉、返回。《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迴戈東征,呂布就戮;乘轅將返,張楊殂斃。」唐.杜甫〈佳人〉詩:「侍婢賣珠迴,牽蘿補茅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依照。如:「按照」、「按圖索驥」。唐.高適〈東征賦〉:「按山川之險阻,救天地於屯蒙。」
懲前毖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才有辦法處理!」成王聽了,眼前一亮:「是啊!應該快去把周公請回來!」周公來了,成王馬上命令周公帶兵東征,討伐叛賊。經過三年的艱苦征戰,叛亂終於被周公平息了。接着,周公又忠心耿耿的替成王料理了幾年的國家大事,一直到成王長大成人後,便把政權交還給他,讓他自理朝政。正式接管朝政這一天,周成王前往宗廟典祭祖先。在祭祀儀式上,周成王對着他的文武大臣講了話。他回顧了以往的歷史教訓,並說:「我一定要‘懲前毖後’(從以前所受的懲戒中,汲取教訓,小心謹慎的辦事,以免再遭禍害)。」 近義殷鑒不遠 反義重蹈覆轍 造句失敗並不可怕,只要能懲前...
罪魁禍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申屠剛》。周武王滅商後,分封魯地予周公,但周公一直未到封地。武王死後,這裡的淮夷、徐戎同時叛亂,周公東征平定了叛亂,穩定了局勢。周公因為輔佐年幼的成王,無法到封地,為了預防「禍首」再度俟機為亂,便讓他的兒子伯禽代他受封,讓伯禽鎮守這一地區,並要他鞏固和擴大自己的勢力,成為周王朝強有力的後盾。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罪魁禍首」,用來指領導或策劃肇禍犯罪的首要人物。
開門揖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前1105)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輔佐武王伐紂,封於魯。武王崩,又佐成王攝政,東征平定三監之亂,滅五十國,奠定東南,歸而制禮作樂,天下大治。伯禽,西周魯國國君,生卒年不詳,周公長子。成王以商奄之地及殷民六族封伯禽,國號魯,都曲阜,在位時曾輔成王,率軍征淮夷、徐戎。傳說周公制禮作樂,禮制中規定凡有親人亡故,必須立即放下工作服喪,周公死時,適逢戎人作亂,伯禽家中雖有喪事,卻仍立即出征與戎人作戰,並未遵守喪制。 (6) 姦宄:犯法作亂的人。宄,音ㄍㄨㄟˇ。 (7) 巡軍:巡視軍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征伐。如:「討賊」、「東征西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