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6.599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和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弟子對師父的尊稱。為胡語的音譯,意譯親教師、依學、近誦等。在中國寺院,一般只用來稱呼寺院的住持比丘、或年高德劭的比丘。但民間也以和尚泛稱男性的出家人。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敢煩和尚相引,瞻仰一遭,幸甚。」
苾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男子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稱。梵語bhikṣu的音譯。女性出家受具足戒者稱「苾芻尼」(梵語bhikṣuṇī)。《瑜伽師地論》卷六:「苾芻當知於諸法中,假立有我。」也作「比丘」、「比邱」。
防意如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為招患。是意自造,非父母為。可勉向正,為福勿回。藏六如龜8>,防意如城。慧與魔戰,勝則無患。」於是比丘聞說此偈,貪斷望止,即得羅漢道。知化沙門是佛世尊,敬肅整服稽首佛足,天龍鬼神莫不歡喜。 〔注解〕 (1) 六欲:佛家指凡夫的六種情欲。 (2) 沙門:出家人。 (3) 須臾:一會兒。 (4) 噉:音ㄉㄢˋ,吃。 (5) 鎧:音ㄎㄞˇ,古代戰士所穿的護身鐵甲。 (6) 五道:指天、人、地獄、畜生、餓鬼五道,為佛教用語。 (7) 偈:音ㄐ|ˋ,佛教文學的詩歌,無韻,每偈由四句構成。 (8) 藏六如龜:如龜縮頭繚鰬般收攝六根欲念。
長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用語:(1)對戒臘高的比丘之尊稱。也稱為「上座」。(2)寺院的住持和尚。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長老在法堂上高叫:『兩廊僧俗,但有退兵之策的,倒賠房奩,斷送鶯鶯與他為妻。』」《西遊記》第九回:「那金山寺長老叫做法明和尚,修真悟道,已得無生妙訣。」
自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1)隨意。《彌沙塞五分戒本》:「是比丘不受,後自恣請,為好故,往至居士、居士婦所,作是言:『為我辦如是衣直。』」(2)指佛教僧團每年結夏安居的最後一天。因那一天會舉行懺悔集會,請人隨意揭發自己的過失。《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二:「凡夏罷歲終之時,此日應名『隨意』。即是隨他於三事之中,任意舉發說罪、除愆之義,舊云『自恣』者,是義翻也。」
中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佛教用語:(1)不落入苦行和縱欲兩種極端的修行方法。也就是八正道。《中阿含經》卷五六:「五比丘!捨此兩邊,有取中道。」(2)對現象的觀察不落入實有或虛無兩種思想的極端。《中論》卷四:「離有無兩邊,故名為中道。」
濁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塵世。《法華經》卷四:「世尊自當知:濁世惡比丘,不知佛方便隨宜所說法。」
僧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梵語saṁgha的音譯。意為大眾或會議。佛教用以指出家團體。《大智度論》卷三:「多比丘一處和合是名僧伽。」
沙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胡語音譯。佛教稱出家受十戒,尚未受比丘戒的男子。〈沙彌十戒法并威儀〉:「汝今已受沙彌十戒竟,當盡形壽頂戴奉持,終身不得犯。」
糊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日,一切聖眾,或在山間禪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樹下經行、或六通自在教化聲聞緣覺、或十地菩薩大人,權現比丘,在大眾中,皆同一心,受缽和羅飯,具清淨戒,聖眾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養此等自恣僧者,現世父母、六親眷屬,得出三塗之苦應時解脫,衣食自然;若父母現在者,福樂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華光。』」註2. 施翠峰、施慧美,《臺灣民間藝術》,(臺北市:五南,2012二版),頁176~182。註3. 席德進,《台灣民間藝術》,(臺北市:雄獅,1996十版),頁91~98。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