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糊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日,一切聖眾,或在山間禪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樹下經行、或六通自在教化聲聞緣覺、或十地菩薩大人,權現比丘,在大眾中,皆同一心,受缽和羅飯,具清淨戒,聖眾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養此等自恣僧者,現世父母、六親眷屬,得出三塗之苦應時解脫,衣食自然;若父母現在者,福樂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華光。』」註2. 施翠峰、施慧美,《臺灣民間藝術》,(臺北市:五南,2012二版),頁176~182。註3. 席德進,《台灣民間藝術》,(臺北市:雄獅,1996十版),頁91~98。
|
彌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菩薩的名稱之一。為梵文Maitreya的音譯。根據佛經的說法,他將繼釋迦牟尼佛在未來世的時候,成佛度眾生。並被認為是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開創者。關於他的塑像,在漢地寺院中多依契此和尚的形狀,塑成笑容可掬的大肚比丘。因為傳說契此是彌勒的化身。所以其造型和一般菩薩不同。也譯作「慈氏」。
|
頭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教用語。梵語dhūta的音譯。指修習十二種苦行的比丘。也譯作「杜多」、「杜荼」。
|
小水長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細水長流」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細水長流」原作「小水常流」。不論是做事或求學,人們通常會犯上兩個大毛病,一是躁進,一是懈怠。躁進則不從根本下工夫,妄想一步登天,如此根基不穩,日後很容易就會產生動搖。懈怠就是身體和精神的懶散放逸,一曝十寒,不論做什麼事都難有成就。在所引典源《佛遺教經》中,佛陀在入涅槃前最後向諸比丘說法,勸他們修行時要持之以恆地精進,不可貪多求快,也不可懈怠懶散,要像細小的溪水一樣持續不斷地淌流,而能穿透堅硬的岩石,如此去行,終有一天可以修成正果。後來「細水長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力量微小而能持之以恆,終有所成。或形容節約使用財物而能長久不缺。
|
一現曇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號稱智慧第一。初從六師外道的刪闍那毗羅胝子出家,後因聽到釋迦牟尼之弟子馬勝比丘說因緣所生法的偈頌,改學佛法。
(2) 妙法:精微深奧的佛法。
(3) 優曇鉢華:即曇花。據佛經載,此花三千年開一次,乃佛之瑞應。曇,音ㄊㄢˊ。鉢,音ㄅㄛ。
|
舍利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號稱智慧第一。初從六師外道的刪闍那毗羅胝子出家,後因聽到馬勝比丘說因緣所生法的偈頌,改學佛法。為梵語śariputra的音譯。也譯作「鶖鷺子」、「舍利子」。
|
比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男子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稱。為梵語bhikṣu的音譯。《洛陽伽藍記.卷四.城西法雲寺》:「市東南有皇女臺,漢大將軍梁冀所造,猶高五尺餘,景明中,比邱道恆,立靈仙寺于其上。」也作「比丘」。
|
優婆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梵語音譯。指受五戒的在家女性佛教徒。《大智度論》卷四:「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四眾是聲聞道。」也作「鄔波斯迦」。
|
具足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戒律之一。指比丘戒和比丘尼戒。《四分律》卷三四:「世尊告阿難:『不應授年未滿二十者具足戒。』」簡稱為「具戒」。
|
優婆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梵語音譯。指受五戒的在家男性佛教徒。《大智度論》卷四:「若從上數,應先菩薩,次第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菩薩次佛故。」也作「伊蒲塞」、「鄔波索迦」。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