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63.372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五體投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第一」的稱號。有一次他出外托缽化緣,受到淫女魔咒誘惑不能自持,在快要破戒的最後關頭,他心中動念向佛陀求救,佛陀受到感應立即派文殊菩薩將他救回。回來後在佛陀座前懺悔,恨自己平日沒有用心修持,以致道力不足不能抵抗魔咒,請求佛陀開示修持法門。佛陀就問他:「你的心在何處?」他回答:「我的心在我的身體裡。」結果被佛陀否定了。可是他不服氣,接著相繼提出七種答案,但都一一遭到佛陀的否定。這時候他起身,露出右肩,右膝著地,雙手合十,請求佛陀大發慈悲開示眾生,使眾生能夠認識自己的真心本性,說完隨即行雙膝雙肘及頭五處著地的大禮。「五體投地」本為古印度最恭敬的致敬儀式,在《翻譯名義集.眾善行法.槃那寐》中記載:「三...
倒行逆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伍子胥1>曰:「為我謝申包胥2>曰:『吾日莫3>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於是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於秦。秦不許。包胥立於秦廷,晝夜哭,七日七夜不絕其聲。秦哀公憐之,曰:「楚雖無道,有臣若是,可無存乎!」乃遣車五百乘救楚擊吳。 〔注解〕 (1) 伍子胥:?∼西元前664,名員,字子胥,春秋楚人。與父兄俱仕楚,因楚王聽信讒言,殺其父兄,故逃亡吳國,佐吳伐楚以報父仇,並輔吳稱霸。吳王夫差滅越國後,欲釋越王句踐回國,伍員極力阻止,夫差不聽,反而聽信讒言殺了他。伍員死前預言越必滅吳,九年後果然應驗。 (2) 申包胥:春秋時楚國大夫,生卒年不詳。本姓公孫,名包胥,因封於申,故號申包胥。與伍員友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留滯。《論語.子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老殘遊記》第一七回:「翠環仍泥著不肯去,眼看著人瑞,有求救的意思。」
因勢利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孫子》載,戰國時期,魏國聯合趙國攻打韓國,韓國不敵,於是向齊國求救。齊國派將軍田忌前去救援,直接攻打魏國都大梁。魏將龐涓得到消息,立刻率兵趕回國,這時齊軍已經進入魏國境。為了一舉打敗龐涓,齊軍軍師孫臏分析情勢道:「三晉的士兵一向慓悍勇猛,十分輕視以膽怯出名的我軍。善於作戰的人應該利用這點,因勢利導,讓事情順應這個趨勢發展下去,設法讓魏軍猛追直趕。」所以建議田忌下令軍隊進入魏國境後,第一天做十萬個灶,第二天減少為五萬個,到了第三天只做三萬個,讓龐涓誤以為齊軍因為膽怯,士兵逃跑掉大半。結果龐涓真的中計,率著精銳輕騎火速追趕,最後在馬陵這個地方中埋伏,自剄而死,齊軍大獲...
抱頭鼠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抱頭鼠竄」原作「奉頭鼠竄」。秦末,楚漢相爭時,韓信受劉邦之命攻齊大獲全勝,劉邦封韓信為齊王,要韓信繼續進擊楚軍。這時,蒯通勸韓信趁劉邦和項羽爭戰的時候,脫離劉邦,自立為王。韓信回答說︰「劉邦一向對我非常好,我怎能忘恩負義呢?」蒯通說︰「可是當年常山王被圍鉅鹿時,曾派張黶、陳釋前往成安君處求救,未獲傾力相助,以致於兩人反目,後來甚而相互攻伐。最後常山王被打得狼狽而逃,只好殺掉項嬰,捧著他的頭,改投靠漢王。可見就算是刎頸之交的親密好友都靠不住,你如果以為劉邦絕對不會害你,那你就錯了。」典源中的「奉頭鼠竄」本來是捧著獻敵之頭,狼狽而逃的意思,後來「奉頭」轉為「抱頭」,指的是抱著自己的頭,「抱頭鼠竄...
三寸不爛之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秦之圍邯鄲,趙使平原君求救,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勝,則善矣。文不能取勝,則歃血於華屋之下,必得定從而還。士不外索,取於食客門下足矣。」得十九人,餘無可取者,無以滿二十人。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於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願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平原君1>已定從2>而歸,歸至於趙,曰:「勝不敢復相3>士。勝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數,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於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4>。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彊5>於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
隨機應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隋煬帝死後,東都洛陽掌握在楊侗和大臣王世充手裡。各地起義軍除了瓦崗軍之外,還有竇建德領導的河北起義軍和杜伏威領導的江淮起義軍,另外還有李淵的唐軍。王世充在打敗瓦崗軍後自立為帝,國號為鄭。唐軍發兵攻打東都,王世充不敵,向竇建德求救,這時唐軍大多將領主張退兵避敵。郭孝恪向李世民建言說:「現在正是王世充兵力最弱的時候,一定要乘勝追擊。否則一旦王、竇聯手合兵,對唐軍十分不利。我軍應該馬上分出兵力固守武牢,屯軍氾水,隨機應變,等待時機一舉出擊,必能取勝!」李世民採納郭孝恪的建議,果然打敗竇軍,迫王世充以洛陽城出降。後來「隨機應變」被用來指隨著時機和情況的變化而靈活應付。
日暮途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暮途窮」,典源作「日暮途遠」,指天色已晚而離目的地尚遠。「日暮途窮」則指天色已晚,路已走到了盡頭。※◎語或本《史記.卷六六.伍子胥列傳》。後用「日暮途窮」比喻處境非常艱困。或比喻年事已高,人生將盡。
圍魏救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魏圍攻趙都邯鄲,趙求救於齊,齊以田忌為將,孫臏為師率兵救趙。孫臏趁魏重兵在外,國內空虛,派兵直搗魏都大梁,魏軍被迫撤回,並於桂陵遭齊兵截擊,大敗,趙國之危遂解。見《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後以圍魏救趙指襲擊敵人後方,迫使敵兵撤回的戰略。《水滸傳》第六四回:「倘用圍魏救趙之計;且不來解此處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十寨。」
臨機應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隨機應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隋煬帝死後,東都洛陽掌握在楊侗和大臣王世充手裡。各地起義軍除了瓦崗軍之外,還有竇建德領導的河北起義軍和杜伏威領導的江淮起義軍,另外還有李淵的唐軍。王世充在打敗瓦崗軍後自立為帝,國號為鄭。唐軍發兵攻打東都,王世充不敵,向竇建德求救,這時唐軍大多將領主張退兵避敵。郭孝恪向李世民建言說:「現在正是王世充兵力最弱的時候,一定要乘勝追擊。否則一旦王、竇聯手合兵,對唐軍十分不利。我軍應該馬上分出兵力固守武牢,屯軍氾水,隨機應變,等待時機一舉出擊,必能取勝!」李世民採納郭孝恪的建議,果然打敗竇軍,迫王世充以洛陽城出降。後來「隨機應變」被用來指隨著時機和情況的變化而...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