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披星戴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披星戴月」原作「披星帶月」。呂巖,西元798∼?,亦名呂嵒,字洞賓,號純陽子,唐朝時人,道教全真道派奉其為純陽祖師,故世稱呂祖。其理論以慈悲度世為成道的路徑,改劍術為斷除貪嗔、愛欲和煩惱的智慧,對北宋道教的發展,有其一定的影響。在一首〈七言〉詩中,顯露出他淡泊名利、拋開世俗的人生。他認為命運的造化作為在於本身,相較於那些追求富貴名利的人,自己所選擇的這條路,顯得格外的孤獨。但是儘管路途遙遠而孤單,也只有默默地繼續走下去,不辭勞苦地成就自己的人生。這首詩中有「披星帶月」一語,後來「披星戴月」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早出晚歸或連夜趕路而備極勞累;亦比喻辛勤勞頓。
緣木求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的齊宣王,因為仰慕春秋時齊桓公與晉文公的霸業,很想效法他們,便向孟子請教有關他們的事蹟。孟子說他沒聽說過,但可以為齊宣王講述如何以仁德統治天下。孟子認為,要以仁德統治天下,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去照顧、愛護百姓。可以先從尊敬自己的父兄、愛護自己的子弟開始,然後推及別人的父兄子弟,這樣就能治國、平天下了。如果不從這基礎開始做起,就想開疆闢土,使其他諸侯歸順而稱霸天下的話,正如同爬到樹上去抓魚,是不可能達成的。後來《孟子》原文的「緣木求魚」演變成一句成語,用來比喻用錯方法,徒勞無功。
老驥伏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老驥伏櫪」出自三國魏.武帝〈步出夏門行〉。其中詩句說:「驥老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千里馬雖然老了,伏在馬槽邊,仍然想奔跑千里的路程,來襯托積極於建立功業的人雖然年老,但雄壯豪邁的志向並未消失。後來「老驥伏櫪」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雖年老,仍懷雄心壯志。
剛愎自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師北進,迎擊晉軍,果然打敗了晉軍。後來「剛愎自用」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用來形容先縠的「剛愎」一語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性情倔強,自以為是。
不勝枚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勝枚舉」原作「不可枚舉」。「枚」是計算物品的單位,相當於「個」,「枚舉」即是一個個地列舉出來。宋代王楙在《野客叢書》中,追溯一些俗語的可能來源。王楙舉出古書中的相關資料,類似的說法很多,實在無法一一舉出,也就是「不可枚舉」。後來「不勝枚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事物太多,不能一一舉出。「不勝枚舉」較早的書證如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七.藝文志脫漏》:「而宋人撰述,不見於志者,又復不勝枚舉。」
白駒過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無論「白駒」是白色駿馬,或是白色日影,整個詞語的比喻義都是相同的。後來「白駒過隙」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時間過得很快。例如在《三國演義》第一○七回中,蜀漢名將姜維曾說:「人生如白駒過隙,似此遷延歲月,何日恢復中原乎?」姜維跟隨諸葛亮北伐四次,以一統中原為志業,此話中便表達出他的急切,似乎唯恐時間過得太快,志業未竟而身先死。後來在《金瓶梅詞話》第二回中亦有:「白駒過隙,日月攛梭,纔見梅開臘底,又早天氣回陽。」同樣是用「白駒過隙」來說時光流逝、時令變遷之疾速。
亡羊補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建議,並封他為陽陵君。在莊辛的輔佐下,襄王重振國力,終於收復失土,度過了這次的危機。後來「亡羊補牢」演變為成語,用來比喻犯錯後及時更正,尚能補救。
兔死狗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劉安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世襲而封為淮南王,曾經和眾門客、方士合著了《淮南子》一書,內容兼融先秦各家的學說。在《淮南子.說林》中提到「捕獲了狡兔,就把獵犬烹煮來吃;射盡了高飛的鳥,強弓就被收藏起來」,意指事情成功之後,有功之人沒有得到應有的獎賞,反而因為才能出眾受到猜忌,而遭到殺害或疏遠。後來「兔死狗烹」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事成之後,有功之人即遭到殺戮或見棄的命運。
罄竹難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且這種國家即將敗亡的徵兆,多到用盡荊、越兩地的竹子來寫都寫不完。後來「罄竹難書」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本來是用來形容亂象之多,後來則轉變而專用於形容罪狀極多。如《漢書.卷六六.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公孫賀》便有「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辭」之說,《舊唐書.卷五三.李密列傳》亦有「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的用法。案:前者是漢臣朱世安被誣諂下獄時,上書揭發丞相公孫賀父子作惡多端所用之語;後者則是隋人李密欲討伐隋煬帝,檄文中用以形容煬帝罪大惡極之語。這兩段文字都是描述罪狀之多,難以記錄。不過與《呂氏春秋》同期的文獻《孫臏兵法》,在〈奇正〉篇中有「形勝,以楚越之竹書之而不足」這樣一段話,指兩軍相爭時,要...
虛與委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至最高境界,其心應是虛空寂靜而可隨物變化,而非執著地凝滯於某一定相。後來「虛與委蛇」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心境空虛寂靜,隨物變化。後則多用來形容假意慇懃,敷衍應付。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