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42.56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漢書藝文志條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藝文志條理〕8卷,清姚振宗(1842-1906)撰。其中六藝、諸子兩略各2卷,餘四略則各1卷。〔漢志〕是研究先秦學術及典籍源流的津逮,自宋以來考證其書者,以王應麟的考證最為富贍,只是王氏學非顓門,例多駁雜,對於學術的本源,未曾通究,故尚未得要領。姚氏在撰輯〔漢志拾補〕的同時,遇凡與〔漢志〕著錄之書有所關係的資料,即予疏記。積時既久,薈萃稍多,迺發凡起例,撰為此書。
  此書著作的凡例,於〔漢志〕原文及班固的原注,全予錄存,一字不遺。雖明知今本的分條,有所荒謬之處,應非班氏的舊例,但以流傳日久,不復更張,仍依其所分條數為之解釋,而各疏通其分析割裂之誤。於顏師古之注及王應麟之考...
漢書藝文志拾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藝文志拾補〕6卷,清姚振宗(1842-1906)撰。〔漢志〕著錄596家,13,269卷,係據劉歆〔七略〕而酌有增減,而〔七略〕所錄,唯據天祿閣所藏,至於內府蘭臺石室所儲典籍,民間傳習的博士章句的書本,多未入錄,以故唐宋以前載籍中所引漢代著作多不見於〔漢志〕,是所遺甚多。宋王應麟著〔漢志考證〕,即補入27種,其書中凡注明「不著錄」字樣者皆是也。姚氏博徵群籍,凡西漢以前的著作而為〔漢志〕失收者,一一捃摭出而疏通考訂,至於讖緯之書,則附錄之;道家、神仙家、兵書、術數之類,其出於後人依托者,則摒而不錄。姚氏例言云「篇卷數目,各從其是,舊史所無者則闕。撰人始主,各具端倪,無可考見者則闕。諸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冊的著作。如:「書本」、「書籍」、「圖書」、「教科書」、「線裝書」、「百科全書」。
信。如:「家書」、「書信」。
文件。如:「證明書」、「申請書」。
寫。如:「書寫」、「振筆疾書」。
字體。如:「楷書」、「草書」、「行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男子的通稱。如:「漢子」、「壯漢」、「流浪漢」、「英雄好漢」。
銀河。如:「天漢」、「河漢」、「銀漢」。
中國的主要民族。如:「漢族」、「漢人」。
朝代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標舉、標示。《禮記.祭法》:「帝嚳能序星辰以著眾。」《漢書.卷六○.杜周傳》:「若此,則流言消釋,疑惑著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補救。《漢書.卷七一.于定國傳》:「今丞相、御史將欲何施以塞此咎?悉意條狀,陳朕過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生長。《漢書.卷二二.禮樂志》:「青陽開動,根荄以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養。如:「頤養天年」。《後漢書.卷四九.王充王符仲長統列傳.王符》:「頤育萬民,以成大化。」唐.韓愈〈閔已賦〉:「惡飲食乎陋巷兮,亦足以頤神而保年。」
桀驁不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釋意2 出處3 用法4 例句5 同義6 反義7 辨析 釋意桀驁:性情凶暴,倔強不屈。馴:馴服。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匈奴傳、贊:[其桀驁尚如斯,安肯以愛子而為質乎?](質:人質) 用法形容性情倔強剛烈,不聽管教。貶意。 例句清、文康 兒女英雄傳 第十八回:[只是生成一個桀驁不馴的性子,頑劣異常。] 同義恃才傲物 反義俯首聽命 辨析馴,不要讀成ㄒㄩㄣˋ
桎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腳鐐手銬。為古代的刑具,在足曰桎,在手曰梏,主要用來拘繫犯人。《後漢書.卷四一.鍾離意傳》:「意遂於道解徒桎梏,恣所欲過,與剋期俱至,無或違者。」《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九:「既籓籬之已觸,總桎梏而自甘。」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