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03.128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比劃。《漢書.卷五四.蘇建傳》:「復舉劍擬之,武不動。」
沐猴而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沐猴,即獼猴。猴子學人戴上帽子,雖外表裝扮得像人,卻少了人的本質。比喻人徒具衣冠而不脫粗鄙本性。也用以譏諷人虛有其表,沒有才能而竊據名位。《史記.卷七.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漢書.卷四五.蒯伍江息夫傳.伍被》:「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非常人也,以為漢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也作「木猴而冠」、「沐猴衣冠」、「沐猴冠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參與。通「與」。《左傳.隱公元年》:「豫凶事,非禮也。」《後漢書.卷七八.宦者傳.蔡倫傳》:「及和帝即位,轉中常侍,豫參帷幄。」
2.事先。通「預」。《漢書.卷六九.趙充國傳》:「宜遣使者行邊兵豫為備,敕視諸羌,毋令解仇,以發覺其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其,表示期望或命令。《國語.吳語》:「天王豈辱裁之?」《漢書.卷七四.魏相丙吉傳.丙吉》:「願將軍詳大議,參以蓍龜,豈宜褒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竿子。《漢書.卷二二.禮樂志》:「飾玉梢以舞歌,體招搖若永望。」
5.旌旗上的飄帶。通「旓」。《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上》:「揚左纛,被雲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留下的、剩餘未盡的。如:「遺言」、「遺產」。《孟子.公孫丑上》:「其故家遺俗,流風善政,猶有存者。」《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地有遺利,民有餘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驛站、客舍。《戰國策.齊策五》:「昔者趙氏襲衛,車舍人不休傳。」《後漢書.卷四六.郭陳列傳.陳寵》:「發人修道,繕理亭傳。」
顛沛流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顛沛」,比喻世道衰亂或人事挫折。語出《論語.里仁》。「流離」,流亡離散。◎語出《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顛沛流離」形容生活困迫不安,四處流浪。 △「百六之會」、「流離失所」、「陽九之阸」
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光輝、光彩。《後漢書.卷三○下.郎顗傳》:「是以能建天地之功,增日月之耀者也。」漢.王充《論衡.雷虛》:「當雷之時,電光時見,大若火之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巴。《後漢書.卷四七.班超傳》:「生燕頷虎頸,飛而食肉,此萬里侯相也。」唐.韓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詩:「連年收科第,若摘頷底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