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1.96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張我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張我軍(1902年10月7日-1955年11月3日),作家,在台灣台北縣板橋市出生長大,祖籍清帝國福建省漳州府南靖縣,原名張清榮。筆名一郎、野馬、M.S.、廢兵、老童生、劍華、以齋、四光、大勝等。他是台灣日治時期新舊文學論戰的導火線引燃者。張我軍與當時旅居北平的臺籍菁英連震東、洪炎秋、蘇薌雨等並稱「四劍客」,作家龍瑛宗讚譽張我軍為「高舉五四火把回臺的先覺者」。張我軍始終反對運用方言於白話文寫作,曾指出:「我們日常所用的話,十分差不多佔九分沒有相當的文字。那是因為我們的話是土話,是沒有文字的下級話,是大多數佔了不合...
張三李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假設的姓名,如同說某某人。《景德傳燈錄.卷一九.漳州保福從展禪師》:「有人從佛殿後過,見是張三李四,從佛殿前過,為什麼不見。」也作「李四張三」。
林懷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林懷民台灣現代舞團雲門舞集創辦人,作家、舞蹈家與編舞家。1947年,出生於台灣嘉義新港,曾祖父林維朝祖籍漳州龍溪,1887年(清光緒十三年)秀才。祖父林開泰為留學日本的醫生,父親林金生則為台灣首任嘉義縣長。1961年,14歲,就讀台中一中。該年美國荷西·李蒙(Jose Limon)現代舞團來台表演。啟蒙了林懷民對舞蹈的熱愛。此時林懷民也開始寫作,作品「兒歌」刊登在《聯合報》的副刊上。他用稿費上了生平第一次的舞蹈課,為期兩個月1962年,15歲,考進私立衛道中學高中部。1965年,18歲,考上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19...
山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山林中築設防守工事的山莊。《元史.卷一○.世祖本紀七》:「發蒙古、漢軍都元帥張弘範攻漳州,得山寨百五十、戶百萬一。」
林語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觀點3 著作4 評價5 相關教學資源 生平林語堂(1895-1976)1895年10月10日出生於福建平和縣(今天福建漳州龍溪)。六歲時,進入當地小學讀書,十歲時轉入廈門鼓浪嶼教會小學住讀,後又升入該地教會辦的尋源中學住讀。1911年,十七歲的林語堂中學畢業後進入了上海教會辦的聖約翰大學讀書。1916年以名列第二的成績畢業。林語堂從聖約翰大學畢業後,受聘北京清華學校(清華大學的前身),任英文教員,兼授基督教聖經課。此時正值新文化運動興起并走向高潮時期,林語堂接受新思潮的影響,在《新青年》上發表研究漢字的文...
泥牛下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佚,現存為西元1912年於韓國伽耶山海印寺發現之版本。在《祖堂集》卷六記載了一段小故事,洞山良价禪問漳州龍山和尚:「和尚你是領悟了什麼道理,所以能住在這座山裡面?」龍山和尚回答:「我看見了兩頭泥做的牛互相爭鬥,跌入海中,直到如今全無消息。」佛家之中,以「泥牛」比喻人的思慮。一個人的內心在未開悟之前,想法往往是互相矛盾的,不只現在的想法和過去的想法矛盾,內在的想法和外在的想法矛盾,自己和其他人的想法也是充滿了衝突和比較,就像兩頭牛在互相爭鬥,無法解脫,然而泥塑的牛一旦掉入水中,馬上就會融化了;同樣的,一個人如果悟得智慧,開悟見性,原本心中的固執和主觀意識,也會馬上消失無蹤。洞山良价禪師問潭州龍山...
藍蔭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作品特色3 著作4 資料來源5 責任編輯 生平藍蔭鼎,生於民國前八年,卒於民國六十八年,年七十七(1903年10月3日-1979年2月4日),台灣畫家,出生在台灣宜蘭縣羅東鎮,祖籍福建漳州,曾在1941年改名為「石川秀夫」,最高學歷為日本藝術學院哲學博士。他曾師事石川欽一郎,著名作品有「養鴨人家」(1966年,倫敦劍橋美術館收藏)。1971年,歐洲藝術評論學會以及美國藝術評論學會將他選入第一屆「世界十大水彩畫家」之一。有學者認為他是台灣美術史上的「孤星」。《日據時代台灣美術運動史》作者謝里法這樣形容他:「...
許地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籍廣東潮州府揭陽。 渡海 台灣民主國事敗後,許南英帶虛歲3歲的許地山等多位家人離台到汕頭,寄籍福建漳州龍溪,在廣東工作。許地山從小在廣州上學,學會了廣州話、粵曲、粵謳、琵琶。1911年辛亥革命後,許南英到閩南做行政工作,許地山在漳州的小學、中學、師範學校教書(第1份教職在龍海)。曾到緬甸仰光教僑校。 文化生活 1917年,許地山考入燕京大學文學院,1920年獲得學士學位後留校任教,做過周作人等幾位教授的助教。1921年1月,許地山和沈雁冰、葉聖...
遙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漫長的夜晚。唐.方干〈陽亭言事獻漳州于使君〉詩:「平明疏磬白雲寺,遙夜孤砧紅葉村。」宋.宇文虛中〈在金日作〉詩三首之二:「遙夜沉沉滿幕霜,有時歸夢到家鄉。」也作「遙夕」。
中國水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屬之植物,原產自中國,為中國傳統名花之ㄧ,多為水養,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南沿海溫暖、濕潤之地,其中以福建漳州最為有名。而水仙作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花莖自葉叢中抽出,中空成管狀,高二十至五十公分,甚至更高,繖狀花序,著生於莖頂,其外有笣狀膜質包覆,花束一般約五至七朵,至多可達十六朵。(註1)品種分類中國水仙主要可依花瓣之不同分為兩類,分別為單瓣型及複瓣型。單瓣型花瓣六裂如盤,白色,副花冠黃色盞型,故稱金盞銀台。複瓣型花十二裂,瓣白色,卷皺為一簇,故稱玉玲瓏或百葉水仙。 參考書目註1:吳淑芬(1995),《花的奇妙世界:四季花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