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舉兩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惑。』」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東觀漢記.卷八.耿弇列傳》。 (2) 諍:音ㄓㄥ,競爭、爭執。 (3) 戾蟲:凶狠暴烈的動物。戾,音ㄌ|ˋ。 (4) 甘餌:美味而誘人的食物。 ◎2《戰國策.秦策一》司馬錯曰:「……臣聞之,欲富國者,務廣其地;欲強兵者,務富其民;欲王者,務博其德。三資者備,而王隨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貧,故臣願從事於易。夫蜀,西辟之國也,而戎狄之長也,而有桀、紂之亂。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廣國也;得其財,足以富民;繕兵不傷眾,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國,而天下不以為暴;利盡西海,諸侯不以為貪。是我一舉而名實兩附,而又有禁暴正亂之名。……」〔參考資料〕 ...
梁上君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陳寔,字仲弓,東漢許人。個性平和,處事公正,即使在他退休後,鄉民之間起爭執時都會來找他裁斷,是地方上的表率。一天夜裡,有竊盜潛入他家,躲在屋梁上,想趁機偷取財物,但被陳寔發現了。他沒有聲張,只是將子孫召集過來,態度嚴正地訓誡說:「人要常常自我勉勵,不可以鬆懈。做壞事的人,不見得本性就壞,只是平常對自己要求不嚴,又不知學好,長久下來養成了壞習慣!就好像是屋梁上的那位君子一樣。」竊賊一聽,大驚失色,從屋梁上跳下來。陳寔對他說:「看你的樣子不像是壞人,想必是因為貧困才不得已出此下策,現在送你兩疋絹布。」從此縣裡不再發生竊盜之事。後來「梁上君子」被用來作竊賊的代稱。
偏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意見、主張、行為等流於極端。[例]他處理事物的方式較偏激,容易和別人發生爭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競爭、爭執。《戰國策.秦策二》:「有兩虎諍人而鬥者,管莊子將刺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爭執、起衝突。如:「那兩人一言不和,便衝撞起來了。」
半斤八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斤、兩都是計算重量的單位。宋制以十六兩為一斤,半斤就等於八兩,所以用「半斤八兩」來比喻兩者相等,彼此一樣。在宋代的戲曲已見使用,如《張協狀元》裡一個粗獷的淨角和一個滑稽的丑角為錢起了爭執,居中調停的末角就說兩人「半斤八兩」,一樣無理。《宋元戲文輯佚.王質》:「伊嬌俊,我鶻伶,算半斤八兩稱兒稱著不沉不輕。」意思是兩人一樣輕巧嬌美,可見此為當時常用的俗語。後來「半斤八兩」就被用來比喻彼此相當,不相上下。
宛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態度和藹、柔順。如:「發言時措辭宛轉些,別衝撞他人,引起爭執。」
調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排解紛爭。[例]他們倆人爭執不休,你還是居中調和調和吧!
若無其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疏爽的人格特質。《雪巖外傳》中記有一事:一年嚴冬,胡雪巖設廠施捨米糧給災民,不料民眾與廠裡的員工起了爭執,最後竟導致動亂。米廠的負責人魏實甫認為事關重大,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趕緊通報胡雪巖,沒想到他的反應居然是「若無其事,說不妨事」,先安撫了魏實甫,然後才開始處置此事。「若無其事」這句成語就用來形容神態鎮靜、自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爭執、爭鬧。[例]爭吵、吵架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