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4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破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雙方發生爭執,使原本的融洽消失。如:「感情破裂」。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各有各的道理,各人堅持各人的意思。如:「他們夫婦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爭執不下。」
公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人事爭執的案件。《文明小史》第一六回:「他們拆姘頭拆不好,所以請了包打聽的夥計來,替他們判斷這件公案。」
口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言語上的爭吵、爭執。《儒林外史》第一七回:「我是個良善人家,從不曾同人口舌,經官動府。」
對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口角、爭執。《平妖傳》第五回:「婆子道:『你兩個休對口,到天明我自有個計較。』」
八兩半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半斤八兩」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斤、兩都是計算重量的單位。宋制以十六兩為一斤,半斤就等於八兩,所以用「半斤八兩」來比喻兩者相等,彼此一樣。在宋代的戲曲已見使用,如《張協狀元》裡一個粗獷的淨角和一個滑稽的丑角為錢起了爭執,居中調停的末角就說兩人「半斤八兩」,一樣無理。《宋元戲文輯佚.王質》:「伊嬌俊,我鶻伶,算半斤八兩稱兒稱著不沉不輕。」意思是兩人一樣輕巧嬌美,可見此為當時常用的俗語。後來「半斤八兩」就被用來比喻彼此相當,不相上下。
高一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烈招募之際,因為預料前往南洋征戰將會折損許多部落青年,矢多一生曾勸阻部落年輕人應募,而與日人發生極大爭執。 國民政府時期1945(昭和20年、民國34年)年國民黨政府接收臺灣,為適應新局勢,改漢名為「高一生」,並且主動加入嘉義市政籌備處、申請加入三民主義青年團,及協助維持山區治安。不久,官方委派他為吳鳳鄉(今嘉義縣阿里山鄉)鄉長,高一生積極為族人爭取權利、規劃建設,設法改善族人生活。(同註1) 捲入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1947年(民國36年)二二八事件爆發,嘉義市處理委員會要求高一生派人協助維持治安,行動結束後族人將獲得...
你來我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雙方相對往來,常用來比喻辯論或爭執的狀態。[例]你引經據典,我搜集證據,你來我往,各執己見。
意氣之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時情緒激動所起的爭執。如:「討論問題若能就事論事,將可避免意氣之爭。」
爭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引起爭執的事因。《左傳.昭公六年》:「民知爭端矣,將棄禮而徵於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