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反抗權威疾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反抗行為模式持續至少六個月,期間有四個(或更多)以下列舉的舉止。(註1)1.經常發怒。2.經常與成人爭執。3.經常公然蔑視或拒絕順從成人的要求或規定。4.經常故意惹人生氣。5.經常為了他自己的錯誤注意:每個標準只有在該行為發生頻率,乃相對高於那些同年齡與發展標準的群體時才成立。 對教師的建議注意學生願意順從與合作的時刻──即使是很小的訊息。人類並非生來就會反抗,當他們生活失去力量時,為了滿足需求,他們便會發展反抗的方法。這些兒童並沒有得到上述青少年所描述的需求,所以教師就如同是替代父母一樣,來滿足他們的需求。當教師站在願...
特別權力關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且,假使學生違背了前述「特別規則」的義務規定,可以施於「懲與罰」;最後,如果學生與學校或教師兼遇有爭執,不得依法提起訴願及行政訴訟。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特別權力關係英文關鍵字:Besonders Gewaltverha 參考資料歐陽教著。教育哲學,1999年初版,頁335-336,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爭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爭執而相互控告。《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衣食足而知榮辱,廉讓生而爭訟息。」《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小人爭訟,只要爭小人的妻,不曾要別人的妻。」也作「諍訟」。
人格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得別人友誼。2. 彼此相互協助,共同難關。3. 在大團體中服從異性領導,不故意唱反調。4. 和異性有爭執,語言、行為不粗暴。5. 對異性之間衝突,能挺身而加以化解。6. 異性犯錯,不落井下石,幸災樂禍。7. 感恩之心能常存內心。8. 不因好奇而擅自翻動別人的物件。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人格教育、道德、師生關係英文關鍵字: character education、Moral、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 參考資料: 林進財著。班級經營理論與策略, 1998年9月,頁250...
恐後爭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爭先恐後」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爭先恐後」係由「爭先」及「恐後」二語組合而成。 「爭先」是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七年》,提到晉國與楚國爭執於歃血盟誓的先後。晉國人認為:晉國一向是諸侯的盟主,從來沒有其他國家在晉國之前歃血的。楚國人認為:晉國和楚國的地位是對等的,如果讓晉國一直在先,這就是楚國比晉國弱小了。而且晉國、楚國交換著主持諸侯的結盟已有很長一段時間了,怎能說晉國一直是盟主呢?因雙方爭執不下,於是叔向對趙孟(二人均為晉國臣子)說:「諸侯是歸服於晉國的德行,不是歸服於晉國是否主持盟會。你致力於修明德行,不要去爭搶歃血的先後。諸侯結盟,小國本就應有一個出來負責結盟諸種事物的,此次...
馬歇爾(George C. Marshall)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平共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制度不同的國家,或有爭執的雙方,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彼此爭端,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和平相處。
桃色糾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男女間不正當的情愛而引起的爭執。如:「他在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發生桃色糾紛,以致聲望下跌,令人惋惜。」
殺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殺害致死。如:「在激烈爭執中,他失手殺死對方。」
一舉兩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惑。』」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東觀漢記.卷八.耿弇列傳》。 (2) 諍:音ㄓㄥ,競爭、爭執。 (3) 戾蟲:凶狠暴烈的動物。戾,音ㄌ|ˋ。 (4) 甘餌:美味而誘人的食物。 ◎2《戰國策.秦策一》司馬錯曰:「……臣聞之,欲富國者,務廣其地;欲強兵者,務富其民;欲王者,務博其德。三資者備,而王隨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貧,故臣願從事於易。夫蜀,西辟之國也,而戎狄之長也,而有桀、紂之亂。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廣國也;得其財,足以富民;繕兵不傷眾,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國,而天下不以為暴;利盡西海,諸侯不以為貪。是我一舉而名實兩附,而又有禁暴正亂之名。……」〔參考資料〕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