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859.9093 ms
共 3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鳳毛麟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稀罕珍貴的人、物。明.汪廷訥《種玉記》第二九齣:「駙馬是鳳毛麟角,公主是玉葉金枝,在釣惟緡,果然是王侯之配。」也作「麟角鳳毛」。
|
奇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珍貴稀少的花卉。漢.司馬相如〈美人賦〉:「奇葩逸麗,淑質豔光。」明.朱鼎《玉鏡記》第一一齣:「只見萬種奇葩呈豔麗,十分春色在枝頭。」
|
實事求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事求是」是東漢班固在《漢書》裡用來形容河間獻王劉德的話。劉德是西漢景帝的第三個兒子,被封為河間王,卒謚獻,故後人稱之為河間獻王。據史書記載,秦始皇焚書後,古代書籍幾乎毀滅殆盡,劉德經常派人向民間訪求,因此蒐集到不少先秦時代的珍貴古書,與朝廷藏書量不相上下。他尊崇儒術,勤於修習禮樂,治學嚴謹,所以班固稱許他道:「修古好學,實事求是。」到了唐代,學者顏師古曾注解「實事求是」說:「務得事實,每求真是也。」由此,我們知道,劉德在做學問時,必定依據掌握到的事實為根據,以獲取正確的結論。後來「實事求是」演變為成語,就用來指做事切實,加求真確。。
|
雞鳴狗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分著急,就派人去見秦昭王的寵妃,希望她能在秦昭王面前代為求情。那位妃子答應了,但要孟嘗君送她一件珍貴的狐白裘做為交換條件。孟嘗君心想,僅有的一件狐白裘已經送給昭王,哪還有第二件呢?正不知如何是好時,有一位同行的食客自告奮勇,願意潛入秦宮將狐白裘偷出。這名食客趁著黑夜潛入寶庫,順利地偷出狐白裘。孟嘗君將狐白裘送給那個妃子,她便在秦昭王面前為孟嘗君說好話,讓秦昭王答應放孟嘗君回國。孟嘗君怕秦昭王後悔,便與食客們連夜回國。到了函谷關,卻發現關門必須等到清晨雞啼時才會打開。這時秦昭王已經後悔,而且派遣人馬沿路追趕,如果天亮前孟嘗君一行人不能出關,就會被秦昭王派出的人馬追回,那時便不可能離開秦國了。...
|
奇貨可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解釋2 出處3 故事4 實例5 補充6 參考資料 解釋(1)形容珍貴的貨物被囤積起來,待價而沽。(2)比喻有用的人才,被人控制利用。 奇貨,指罕見的貨物。 居,儲積。 出處史記呂不韋列傳:「子楚為秦質子於趙,居處困,不得意。呂不韋賈邯鄲,見而憐之,曰:『此奇貨可居。』乃往見子楚。」 故事戰國時代有個商人,名叫呂不韋,常往來各國經商,當他到了趙國都城邯鄲時,聽說秦昭王的孫子子楚,被派到趙國做人質,生活過得十分窮困。見到了子楚後,呂不韋不禁自言自語地說:「子楚像一塊稀奇貨物,可囤居以伺高價賣出。」於是向子楚表...
|
狗尾續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晉書.卷五九.趙王倫列傳》載,西晉惠帝因昏庸無能,以致朝政敗壞不堪,趙王司馬倫趁機舉兵入宮,將惠帝廢除,篡位稱帝。司馬倫篡位後便大肆封賞自己的黨羽,只要是參與篡位的同謀,不管身分如何,一律加封爵位。那時朝中官員的官帽上都用珍貴的貂尾來裝飾,司馬倫因為濫封官爵,以致於一時找不那麼多的貂尾,只好用低賤的狗尾來代替,所以當時就有句諺語諷刺說:「貂不足,狗尾續。」是譏諷司馬倫任官太濫。後來「狗尾續貂」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事物以壞續好,前後不相稱。
|
吉光片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吉光,古代傳說中的神獸。吉光片羽本指神獸的一小塊皮毛,後比喻殘餘的珍貴文物。[例]在考古學家的眼中,古代遺址中的任何殘留物都是吉光片羽。
|
米珠薪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桂木,是一種專門用來觀賞的珍貴植物。「米珠薪桂」則是形容米像珍珠,柴火像桂木一樣的昂貴,此語出於蘇秦對楚王說的一段話。蘇秦是戰國時代著名的說客,據《戰國策.楚策三》載,有一次他到楚國去,等了三天才見到楚王。在與楚王談話結束後,蘇秦便要辭行,楚王說:「我對您仰慕已久,您今天既然願意不遠千里而來見我,為什麼不肯留下來呢?」蘇秦回答:「你們楚國的食物比玉石還貴,柴火比桂木還值錢,您的傳令者像鬼那麼難見到,大王您更有如天帝一般,一面難求。您今天要我留下,難道要我吃玉石,燒桂木,並且靠著那些鬼以見您一面嗎?」蘇秦此話是指責楚王對他不夠尊重,並以「食貴於玉,薪貴於桂」說楚國的物價過於昂貴,根本不是一般人所...
|
集腋成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積眾多狐狸腋下難得之小塊白皮毛,以成珍貴的白狐裘。#語本《墨子.親士》。後用「集腋成裘」比喻積少成多。
|
蒸蒸日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閒暇時間寫成,書中內容多輯錄清代的軼事、風土民情,可補充正史的不足之處,對於研究清代的歷史提供了不少珍貴的資料。在〈世宗停止浙江鄉會試〉一節中,記述了雍正四年的時候,因為浙江人查嗣庭、汪景祺的詩文有悖逆朝廷之意,皇帝認為浙江一帶民風惡劣,於是下令禁止浙江士人參加各級科舉考試。這樣的情形持續兩年之後,李衛、王國棟、王蘭生等人上奏表示:浙江一帶的士子已經反省自己的過錯,風氣完全改變,正在不斷地進步發展之中,請皇帝下詔讓浙江士子恢復參加科舉。原文中「蒸蒸日上」這句成語,用來形容事物不斷地進步發展。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