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6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愛屋及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屋烏推愛注音︰ㄨ ㄨ ㄊㄨㄟ ㄞˋ漢語拼音︰wū wū tuī ài釋義︰猶「愛屋及烏」。見「愛屋及烏」條。 01.明.沈鯨《雙珠記.第九齣》:「承二位尊兄屋烏推愛頻周卹,瀝膽披肝擬後圖。」 02.明.許自昌《水滸記.第一八齣》:「蒙尊嫂留小生進裡面來坐,這個都是看宋公明的分上,屋烏推愛,一時相繾綣。」 參考詞語︰推愛屋烏注音︰ㄊㄨㄟ ㄞˋ ㄨ ㄨ漢語拼音︰tuī ài wū wū釋義︰猶「愛屋及烏」。見「愛屋及烏」條。 01.《野叟曝言.第九九回》:「府尊王恕,是當今第一流人物;因晚生與老先生同鄉,推愛屋烏,相待極厚。」
趨炎附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記.第一五齣》:「我只要趨權附勢,那裡管殺人媚人。」 02.《醒世恆言.卷三五.徐老僕憤成家》:「當今有爵位的人,尚然只喜趨權附勢,沒有一個肯憐才惜學。」  參考詞語︰趨炎奉勢注音︰ㄑㄩ |ㄢˊ ㄈㄥˋ ㄕˋ漢語拼音︰qū yán fèng shì釋義︰猶「趨炎附勢」。見「趨炎附勢」條。 01.《紅樓夢.第一○七回》:「且說外面這些趨炎奉勢的親戚朋友,先前賈宅有事都遠避不來,今見賈政襲職,知聖眷尚好,大家都來賀喜。」 
事半功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孟子.公孫丑上》:「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時為然。」指費力少而收效大。《官場現形記》第二四回:「倘若我找著這個姑子,託他經手,一定事半功倍。」
近悅遠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語.子路》葉公1>問政。子曰:「近者說2>,遠者來。」 〔注解〕 (1) 葉公:即沈諸梁,字子高,春秋楚國大夫,生卒年不詳。封於葉(地約當今河南省葉縣南方三十里),故稱葉公。葉,音ㄕㄜˋ。 (2) 說:音ㄩㄝˋ,通「悅」,喜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招致、延攬。《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網羅天下異能之士。」《三國演義》第一○回:「公之鄉人姓郭名嘉,字奉孝,乃當今賢士,不羅而致之?」
孤注一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裕等及無忌之起兵也,甚懼。其黨曰:「劉裕烏合之眾1>,勢必無成,願不以為慮。」玄曰:「劉裕勇冠三軍,當今無敵,劉毅家無儋石之儲2>,摴蒱3>一擲百萬。何無忌,劉牢之之甥,酷似其舅。共舉大事,何謂無成!」其見憚如此。 〔注解〕 (1) 烏合之眾:比喻暫時湊合,無組織、無紀律的一群人。見「烏合之眾」。 (2) 儋石之儲:僅擁有少量的食物。形容生活窮困。儋石,音ㄉㄢ ㄉㄢˋ,儋為可容納一石穀物的容器,故稱為「儋石」。也有人以為一石為石,二石為儋,指一人能擔的粟米。用來指少量的糧食。 (3) 摴蒱:音ㄕㄨ ㄆㄨˊ,一種古代賭博的遊戲。投擲有顏色的五顆木子,以顏色決勝負。類似今日的擲骰子。〔參考資...
如出一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眾來攻,凡五十日,復以敗歸,皆思政功也。其後欲以長社為行臺治所,致書於崔猷,猷曰:「襄城控帶京洛,當今要地,如其動靜,易相應接。潁川鄰寇境,又無山川之固,莫若頓兵襄城,而遣良將守潁川,則表裡俱固,人心易安,縱有不虞,豈足為患。」宇文泰令依猷策,思政固請,且約,賊水攻期年、陸攻三年之內,朝廷不煩赴救。已而陷於高澄,身為俘虜。慕容紹宗6>挫敗侯景,一時將帥皆莫及,而攻圍潁川,不知進退,赴水而死。吳明徹7>當陳國衰削之餘,北伐高齊,將略人才,公卿以為舉首,師之所至,前無堅城,數月之間,盡復江北之地。然其後攻周彭城,為王軌所困,欲遏歸路。蕭摩訶請擊之,明徹不聽,曰:「搴旗陷陳,將軍事也;長算遠略,老...
舉足輕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另外《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記載,因為龍且被齊王韓信殺死,項王害怕,於是派武涉前去見韓信說:「當今二王之事,權在足下。足下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項王勝。」此段文字雖也有「舉足輕重」的意思,但就成語語型而言,仍以前引之《後漢書.卷二三.竇融列傳》較為貼切。
得隴望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隴,地名,位約當今甘肅省。蜀,地名,位約當今四川省。「得隴望蜀」指平定隴西之後,又想進軍蜀地。#語本《東觀漢記.卷二三.隗囂傳》。後用「得隴望蜀」比喻貪得無厭,不知滿足。 △「得寸進尺」
赴湯蹈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鼂錯(西元前200∼前154)為西漢潁川(地約當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等地)人,文帝時,奉命記錄和整理已失傳的《尚書》,後屢屢升遷,調任為太子家令。由於他學識豐富,被人稱為「智囊」。太子(景帝)即位後,更升任為御史大夫,常上疏建言,景帝幾乎沒有不接受的。後來他倡議削諸侯封地,讓各諸侯王懷恨在心,當景帝果真採用其議,削奪諸侯王封地時,吳、楚等七個諸侯國便舉兵叛變,要求皇帝誅殺鼂錯,形成西漢史上著名的「七國之亂」。景帝為平息內亂,於是答應諸侯王的要求,犧牲了鼂錯。鼂錯雖然含怨而終,但他所提出的種種建議,對景帝都有極大的影響力。例如他曾對邊塞的守備提出建議,主張應用鼓勵的方式激勵將士保衛疆土,他說:「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