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關單位的名稱。如:「郵局」、「新聞局」、「警察局」、「教育局」、「電信局」、「人事行政局」。
商店的稱號。如:「書局」、「藥局」。
部分。如:「局部」、「局部麻醉」、「局部陣雨」。
情勢。如:「戰局」、「局面」、「世局」、「危局」、「顧全大局」。
聚會。如:「飯局」、「牌局」。
結構、組織。如:「格局」、「布局」。
圈套。如:「騙局」、「設局」。
拘束、限制。如:「局促」、「局限」、「局於一方」。
量詞。用於計算棋類或球類等活動的單位。如:「一局比賽」、「下兩局棋」。
無的放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清.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三二.中日交涉匯評.交涉乎命令乎》:「若純屬虛構,吾深望兩國當局者,聲明一言以解眾惑,如是,則吾本篇所論純為無的放矢,直拉雜摧燒之可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察看、審視。如:「察言觀色」、「坐井觀天」、「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易經.繫辭下》:「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宋.程顥〈秋日偶成〉詩:「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甚囂塵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喧譁嘈雜,塵沙飛揚。今多用為傳聞四起,議論紛紛的意思。亦可指極為猖狂、囂張之意。語本《左傳.成公十六年》。[例]當前社會關說的風氣甚囂塵上,政府當局應設法杜絕。
廬山真面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廬山三面臨水,煙雲瀰漫,千巖萬壑,氣象萬千,人在山中,難以窺得全面真貌。因此,宋代文人蘇軾有一首〈題西林壁〉詩,即是描寫廬山的奇景。前兩句寫出了廬山群峰的千變萬化,橫看是連綿不絕的山嶺,側看又是陡然峭立的奇峰。隨著觀看山嶺位置高、低、遠、近的不同,看到的景色也隨之而異。後兩句則描述在廬山中,根本無法看清整個廬山的全貌。道出了人身在事物中,往往無法看清它的真相,暗喻「當局者迷」的意涵。後來「廬山真面目」就被用來比喻事物的真相或原本面目。如《野叟曝言》第四七回:「善作詩兮只一家,真屬夫子自道;待野拙細細解出,方見廬山真面目也!」
生命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飆車、鬥毆等社會事件盛層出不窮。如此脫序的社會現象頻傳,青少年的身心問題引啟社會大眾的關注,教育主管當局及學者們也高度重視問題的所在,並積極尋求解決的對策,以期導正脫序的社會現象(註3)。對生命最大的傷害莫過於自殺,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自殺人口中,自殺死亡是10-24歲年齡組的第二大死因(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Jun 20, 2012)(註1),而在我國,鑑於近年來台灣的經濟發展榮興,社會繁榮富庶,人民物質生活豐裕,然而在精神內涵、心靈充實方面,卻有相形低退的現象。而在多元價值盛行且快...
都市擴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都市擴張(Urban Sprawl)指的是非都市計畫之下,居民或產業透過都市主要道路向外延伸至原有鄉村地區,使之成為低密度的都市土地使用區的現象。由於此舉常會使得原有鄉村地區包括農田產生負面影響,因此都市計畫當局常會設置綠帶,使之與都市之間產生緩衝,以遏阻此種蔓延。以英國為例,19世紀中葉開始,交通工具的變革使得住商分離,公共運輸帶動的城市蔓延,開始衝擊各個工業城市,都市規模也隨著不同階段的運輸工具呈輻射狀地向外擴散。1850年以前的倫敦,發展僅限於步行距離半徑4.8公里內,1850年~1914年間,通勤火車帶動市區擴展...
中美建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源由2 逐入建交3 尼克森訪問中國4 正式建交5 中國當局對《台灣關係法》的意見6 關鍵字7 出處 源由1969年,中國和蘇俄為了邊界關係,發生了軍事衝突,爆發「珍寶島事件」。使得美國對中國的中國政策開始起了變化。 逐入建交1969年1月,尼克森政府上台後,決定自同年7月緩和對中國的旅行限制和產品的購入限制,表現對中國接近的意思。12月11日,中斷兩年的美中官方接觸,於華沙中國大使館恢復。1970年2月18日,尼克森在外交咨文中表示「在七零年代的國際政局中,繼續孤立中國,並不能維持真正的和平。」於1971年2月2...
郭懷一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經營轉衰、吏治不佳三大因素。荷蘭據臺中期以後,仿傚東南亞開發的先例,積極從事於台灣產業的開發。荷蘭當局(聯合東印度公司)招來大量的漢人,但這些漢人的地位相當於公司的奴工,不但不能隨意與土著交易,也不能永久保有自己開墾完成的土地,而必須聽從荷蘭當局的調遣。(註1)1650年代,荷蘭的貿易遭遇強力競爭,利潤下滑;長期以來施行的贌社制度標價越來越高,漢商無力支付、甚至破產;1651年,稻米、蔗糖生產較去年大幅下滑,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人口之經濟負擔更為沉...
經驗的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理想課程」係指學者專家或有關機構依照課程設計的理念與原則所規劃的課程;「正式課程」是教育行政主管當局規劃、認定或所接納採用的課程,通常以書面文件的型態出現;「知覺課程」則是教師、家長或其他人對正式課程的詮釋與認定;「運作課程」則為教師真正施教傳授給學生的學習內容;最後學生在這運作課程中所實際經驗學習到的,即謂「經驗課程」。經驗課程可能和理想課程、正式課程、知覺課程或運作課程成果一致,也可能有顯著差異。 相關條目正式課程理想課程知覺課程運作課程 參考資料Goodlad, J.I., et al.(1979)Curric...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