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26.51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彈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勞過度。如:「我已經彈性乏了!讓我休息休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勞困乏。《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公與紹相拒連月,雖比戰斬將,然眾少糧盡,士卒乏。」《三國演義》第一一五回:「魏兵千里運糧,經涉山嶺,自然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倦困怠。如:「經過一場家庭變故,他感到身心萬分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腦力、肌肉或其他器官因過度消耗而機能反應減弱。《三國志.卷二八.魏書.鄧艾傳》:「將士勞,不可便用,且徐緩之。」也作「罷勞」。
2.因外力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而不能繼續起正常的反應。如:「金屬勞」。
能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趨(又稱“熵”)被用來計算系統中亂度。當能趨增加,系統中可被利用的能量將減少。能趨的觀念乃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能量在由一種形式轉換為另一種形式之過程中,有些能量會形成不具潛能之熱形式。進一步引申:凡具秩序性之組織,會朝向混亂而變化,有秩序性之組織較無秩序者具潛能,而此能量則漸變成分散性,不具做功之能力。在不可逆的反應過程中能趨將會增加,諸如冷熱空氣自發性地混合、煤的燃燒。然生命現象在抗拒熱力學第二定律,亦即減少能趨,而增進生命組織的秩序。
馬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兵士憊,馬匹乏困。形容久戰之後軍隊困的樣子。如:「剛經過一場大戰,兵馬困之際,我不主張再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力、物力受到消耗而困乏不足。《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上》:「使不得休息,乘其弊,可一舉而滅之也。」《三國演義》第二三回:「兵起連年,百姓弊,倉廩無積,不可復興大軍。」也作「敝」、「罷敝」、「罷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身體怠倦。如:「登山歸來,一身軟。」
2.不振作。如:「他總是懶洋洋,軟得提不起勁的模樣。」
3.物價或股票行情跌落的趨勢。也作「弱」。
4.沒能力。《儒林外史》第一回:「老師既把這個人託我,我若不把他就叫了來見老師,也惹得老師笑我做事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勞困頓。《三國演義》第一一回:「今曹兵遠來困,利在速戰,不可養成氣力。」
師老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隊長期在外奔波,兵士們都已勞累不堪。《魏書.卷二四.許謙傳》:「慕容無道,侵我疆場,師老兵,天亡期至。」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補遺.卷四.土司》:「上以師老兵,遂廢交阯布政司,以黎利權署國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