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850.946 ms
共 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勃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興起。[例]春秋戰國時代眾說勃起,百家爭鳴。
|
諸子百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春秋戰國時代出現的各家學說。[例]春秋戰國時代,學術思想發達,諸子百家爭鳴。
|
惠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 惠施(出生於約前370年,逝世於前310年),戰國中期宋人,名家學派主要領袖。在先秦諸子中,惠施是一位很有特色的思想家。他一方面是戰國中期頗有作為的政治活動家,另一方面是“百家爭鳴”中自成宗派的著名學者。他最主要的行政地區是魏國,惠施是合縱抗秦的最主要的組織人和支持者。他主張魏、齊和楚聯合起來對抗秦國。魏惠王在位時,惠施因為與張儀不和而被驅逐出魏國,他首先到楚國,後來回到家鄉宋國,並在那裡與莊子成為朋友。魏惠王死後,張儀失寵,惠施回到魏國。作為合縱的組織人,他在當時各個國家裡都享有很高的聲譽。他因此經常為外交事...
|
中國教育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立自己的官學,稱為「癢宮」。然而此時的教育開始由官方向民間延伸和發展,「天子失官,學在四夷」,所謂「百家爭鳴」就是當時教育的典型寫照。由於戰亂頻仍的關係,各國都需要大量的人才為自己服務,而私學的盛行正好滿足了統治者的需要,也帶來了春秋戰國時期的教育繁榮。 思想學派 儒家:代表人物包括孔子、孟子、荀子,主張恢復禮制,並開辦私學,提倡「有教無類」的教育觀念,孟子提出人性善,荀子則認為人性惡。道家:代表人物包括老子、莊子,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主張清淨無為。墨家:代表人物為墨子,主張博愛,重實踐、貴功用,在生產機械等方面的教育...
|
戰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歷史上諸侯爭霸紛擾的時期,因《戰國策》一書而得名。約在西元前 403年到前 221年,即周威烈王二十三年韓趙魏三家分晉,到秦始皇統一天下為止。這時期因周室衰微,列國互相交戰,最後由秦國併滅六國,統一天下。[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為中國學術思想蓬勃發展的時期。
|
摩頂至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摩頂放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戰國時期是個百家爭鳴的時代,許多思想家都提出自己的學說主張,以期能對治理國政有所幫助。而戰國時候,楊朱的貴己學說和墨子的兼愛學說恰巧形成強烈的對比,在《孟子》書中就很清楚扼要地指出了兩人思想的差別。孟子說:「楊子主張為我,一切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打算,即使是拔出一根毫毛那樣微小的東西而對天下有利,也不肯做。然而墨子的兼愛主張,卻是一種平等之愛,縱使是磨禿了頭頂,走破了腳後跟,只要是有利於天下的事,他便會奮不顧身地去做。」後來《孟子》原文中的「摩頂放踵」,就用來比喻捨己救世,不辭勞苦。
|
一毫不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毛不拔」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戰國時期是個百家爭鳴的時代,許多思想家都提出自己的學說主張,以期能對治理國政有所幫助。而戰國時候,楊朱的貴己學說和墨子的兼愛學說恰巧形成強烈的對比,在《孟子》書中就很清楚扼要地指出了兩人思想的差別。孟子說:「楊子主張為我,一切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打算,即使是拔出一根毫毛那樣微小的東西而對天下有利,也不肯做。然而墨子的兼愛主張,卻是一種平等之愛,縱使是磨禿了頭頂,走破了腳後跟,只要是有利於天下的事,他便會奮不顧身的去做。」後來「一毛不拔」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演變而出,比喻自私自利,不肯貢獻出些微的力量。今亦用於形容人非常吝...
|
戰國時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深遠的影響。 諸子百家除了孔子的儒家之外,也出現了諸子百家。這是中國思想、學術發展的黃金時期,史稱「百家爭鳴」。楊朱學派的為我、貴己,拔一毛以利天下不為也。墨子(約前479年—前381年)的墨家主張兼愛、非攻。商鞅(約前390年-前338年)、韓非(重法,法家集大成者)、申不害(重術)、慎到(重勢)的法家自立一見,厲行嚴刑峻法。張儀、公孫衍、蘇秦和范蠡等縱橫家,以謀略游說天下。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為儒家在秦後的地位奠定了基礎。許行的農家主張君民並耕而食。惠施、公孫龍、孫析子等名家主張辨別「名實同異」的邏輯。莊子...
|
慧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較擅長老莊,後因聽道安講解般若後,豁然開悟。=評價=慧遠生於亂世,卻處於佛法鼎盛時代,在人文薈萃,百家爭鳴的兩晉之際,躬逢其盛。承道安之學風,德行淳至,厲然不群,隱居廬峰三十餘年,率眾行道,昏曉不絕。廬山儼然已成為南方佛教中心,而遙與北方之羅什教團相媲美。在佛學上的建樹,堪與道安並駕齊驅。=資料來源=《中國歷代斯思想家六》台灣商務印書館http://ccbs.ntu.edu.tw/FULLTEXT/JR-NX012/nx94064.htm
|
磨踵滅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摩頂放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戰國時期是個百家爭鳴的時代,許多思想家都提出自己的學說主張,以期能對治理國政有所幫助。而戰國時候,楊朱的貴己學說和墨子的兼愛學說恰巧形成強烈的對比,在《孟子》書中就很清楚扼要地指出了兩人思想的差別。孟子說:「楊子主張為我,一切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打算,即使是拔出一根毫毛那樣微小的東西而對天下有利,也不肯做。然而墨子的兼愛主張,卻是一種平等之愛,縱使是磨禿了頭頂,走破了腳後跟,只要是有利於天下的事,他便會奮不顧身地去做。」後來《孟子》原文中的「摩頂放踵」,就用來比喻捨己救世,不辭勞苦。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