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73.44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布魯納(Jerome_S._Bruner)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憶中的心象(Mental Image),或靠照片圖形等,即可獲得知識,即「由觀察中學」的經驗。相當於皮亞傑的具體運思期。符號表徵(象徵表徵,Symbolic Representation):指運用符號、語言、文字為依據的求知方式,即「由思考中學」的經驗。相當於皮亞傑的形式運思期。 螺旋式課程  布魯納提出螺旋式課程(spiral curriculum),認為教材是由具體到抽象、由簡單至複雜、由動作表徵至符號表徵等循序漸進,使每一階段的學習自成一個圓...
高瞻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培瑞托兒所方案就是高瞻教學課程。4.教學課程目的在協助低收入戶幼兒為進入學校前做準備。 二、理論依皮亞傑(Piaget)認知發展理論為基礎而發展的認知導向課程。 三、意義1.以幼兒為中心的教學理念。2.強調幼兒直接的經驗和主動的學習,以培養其解決問題、獨立思考的能力。 四、實施要點1.以幼兒生活經驗為基礎的課程。2.課程五大要素:(1)主動學習。(2)與成人的互動。(3)學習環境。(4)小組時間。(5)大團體時間。3.「主動學習」(主動式教學模式)設計之五大要項:(1)材料:提供多功能、種類及有趣的學習教材。(2)操作...
。利維·維谷斯基|維高斯基認為,人的發展有兩種層次:實際發展層次與潛在發展層次。實際發展層次就是讓·皮亞傑|皮亞傑所謂的兒童發展階段,什麼樣的階段有什麼樣的能力;潛在發展層次則是在大人或同伴的合作下,能夠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兩者之間的差距,維高斯基稱之為「近側發展區間」。每個個體的基本能力(實際發展層次)和近側發展區間都不同, 最好的教育應該要考慮到學習差異|個體的差異,而這也是學校教育所要達到的目標。“近側發展區間”的概念與Jim Cummins的...
同化與調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化」與「調適」在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中是重要的名詞,是個體在適應時,會因環境需要而產生的兩種情況。 同化(assimilation)同化是指個體運用原本就有的基模來處理所面對的問題,並將新的事物吸納進原有的基模內。例如:學生學到由三個邊所組合的圖形為三角形,所以看到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都會將它們歸類於三角形。 調適(accommodation)調適是指個體為了符合環境的要求,主動修改原有的基模。例如:原本是單手投籃,但因為單手出力會較無力且不容易命中籃框,所以主動改為雙手投籃,可增加力道並穩定球路以增加...
基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基模1.1 基模的由來1.2 何謂基模1.3 成人與幼兒的基模1.4 基模的別稱1.5 參考資料 基模 基模的由來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中,他有特別提到關於基模的部分,英文名稱為(schemes),在其認知發展理論中認為人在處理訊息中有各種模式跟認知結構,而將這些所有的認知模式及結構的總稱叫做基模。 何謂基模所有人在認識這個世界的時候,都會使用其感官來接受訊息,然而當我們藉由感官接觸到一個物體的初性及次性時,我們又是如何得知他們與一個物體的相關聯為何,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看見一顆紅色圓圓的,味道甜甜的,長在樹上,我...
瑞吉歐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展於義大利的瑞吉歐課程(Reggio-Emilia Approach),認為兒童並非從教學中學得知識,而是藉由親手操作、參與老師安排的教材、教具、活動中習得。教學理念反映多樣的教育哲學思想,像是杜威「做中學」的理念,皮亞傑知識是由孩子建構所習得,或是維高斯基「漸進發展區」的概念,幼兒可藉由成人或年長同儕協助達成更高一層心智能力的發展等等。瑞吉歐課程有幾項特性。首先,方案的主題是由師生共同決定。教師藉由觀察幼兒興趣或需求來擬定主題,並透過提供材料、提問來幫助幼兒探索主題。發展中的方案往往因孩子的興趣而延伸到不可預知的方向...
建構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評價。這是因為,大家普遍認為遊戲的過程似乎是無目的性的,並且在孩童的學習過程中不具有重要性。但是讓皮亞傑對這種傳統看法提出異議。他認為,遊戲在孩童的認知發展過程中,是一個重要且必需的部份。為了顯示觀點的可信,皮亞傑並以實證研究的結果來支持自己的理論。建構主義是由認知主義發展而來的哲學理念,在此基礎之上的學習理論與以往的行為主義的理論模式有很大的差別,它採用非客觀主義的哲學立場。建構主義認為,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對於世界的理解和賦予的意義都是每個...
連續性與不連續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展的速度可能有些影響,但是發展的順序基本上是不變的。(註2) 學者論述有些理論強調發展不連續論。像皮亞傑、維高斯基、艾瑞克森和何柏格等學者,雖然他們所著重的發展層面不同,不過他們都是階段論者,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看法:發展有清楚的階段,可以清楚地加以指認和描述。然而,這種一致性並不能擴大到他們理論的細微處。這些理論在階段數目和細節上明顯不同。同時,每一學者所強調的層面也不相同。結論  在今天,大部分的發展心理學家在解釋兒童行為時都同意,先天因素和社會經驗兩者對發展都有其影響力。尤其如維高斯基的理論,除了認為成長有可預測...
道德兩難問題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生的道德認知結構,提升學生道德認知層次和道德實踐能力的一種教學法。 起源與發展此法則理論,主要來自皮亞傑(J.Piaget)道德發展理論和郭耳堡(L.Kphlber)道德發展理論。皮亞傑認為兒童道德發展是從不關切任何規範(無律期),到懼怕權力和權威而遵守規範(他律期),最後發展到能自動遵守規範和表達他所認定的規範(自律期),此時不會盲目迷信權威,行無對錯不僅視其行為後果,且考慮當事人的行為動機。柯柏格承襲
感覺動作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感覺動作期1.1 由來1.2 定義1.3 物體永存1.4 參考書目 感覺動作期 由來為皮亞傑的認知發展中最初的一個階段,主要在描述剛出生嬰兒的歷程,大約是一出生到兩歲期間。 定義在感覺運動期,嬰兒賴以吸收外界知識的基礎,主要是視覺,聽覺,觸覺等感覺與手的動作。註1此時期的嬰兒具有一些天生的反射動作,其對於外界的刺激都會有一反應,而這就是所謂的反射動作,並且藉由這些反射來認識外在事物,進而形成基模的產生,例如當用手靠近嬰兒的嘴巴時,他們可能會吸允,把手放在他的手心上,就有握緊我或是推擠的動作出現,而這些行為就是此時...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