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4.20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寒而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清.吳任臣《十國春秋.卷三二.南唐.彭利用傳》:「利用喪父,客過唁之,對曰:『家君不幸短命,諸子餬口四方。歸見相如之壁,空餘仲堪之棺,實可痛心疾首,不寒而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衰落、衰頹。《文選.潘岳.懷舊賦》:「不幸短命,父子凋殞。」宋.陸游〈樓上醉書〉詩:「八年梁益凋朱顏,三更撫枕忽大叫。」
顏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的反面文章,言外之意,則是讚美顏子悟性極佳。*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後,不可徒行也。*  顏淵死,其父顏路請求以孔子之車為之槨。槨是棺外的套棺。古注以為顏路請將孔子的車子出賣,以資買槨。也有注者認為不是賣車買槨,考據甚繁。孔子未許可,並對顏路說明,人子雖有才與不才之異,但在其父各言其子則同,我子鯉死,有棺無槨,當時我未嘗賣車為他作槨,因我有時要隨大夫上朝,不可...
夭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短命、早死。《列子.力命》:「怨夭折者,不知命者也。」《三國演義》第三三回:「吾欲託以後事,不期中年夭折,使吾心腸崩裂矣!」也作「夭枉」。
果不其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情的結果與預料相合。《儒林外史》第三回:「今日果不其然,如今拿了銀子家去,罵這死砍頭短命的奴才。」
夭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短命與長壽。如:「我們並不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夭壽禍福。」《舊唐書.卷一九一.方伎列傳.張果》:「有邢和璞者,善算人而知夭壽善惡,玄宗令算果,則懵然莫知其甲子。」
2.罵人短命早死的話。如:「這種人真夭壽,好事不幹,整天淨做些壞勾當。」
出生入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反本歸真,一切的人為造作都是多餘的,對養身反而有害。所以他說:就人的生命來看,能長壽的十個裡有三個,短命的十個裡也有三個,本來可以長壽但卻自尋死路的,十個裡也有三個。為何如此呢?那是因為養之太過,對自己的供養太豐厚啊!總之,生命的過程就是「出生入死」,本是一種自然的規律,依循自然的規律去運作,不設過多的供養,如此便是長壽之道了。至於「出生入死」語義之轉變,所見的較早文獻是晉代潘岳的〈秋興賦〉。此文是潘岳借秋景抒寫他周旋於官場的無奈,和無法歸鄉的愁思,其中有一句「彼知安而忘危兮,故出生而入死」,是嘲諷自己看到安樂處,就忘了官場的處處危機,所以才會這樣不顧生死的在此留連忘返。後來「出生入死」就被用...
心懷叵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居心叵測」之典源,提供參考。 1、「居心」:《三國志.卷五九.吳書.吳主五子傳》評曰:「孫登1>居心所存2>,足為茂美之德3>。慮、和並有好善之姿,規自砥礪,或短命早終,或不得其死,哀哉!霸以庶干適,奮不遵軌度,固取危亡之道也。然奮之誅夷,橫遇飛禍矣。」 〔注解〕 (1) 孫登:西元209∼241,三國吳人,孫權之長子,有才德。權為吳主時,立為皇太子,但早卒,諡宣太子。 (2) 居心所存:存心所在。 (3) 茂美之德:盛美的德行。 2、「叵測」:《新唐書.卷二○○.儒學列傳下.尹愔》尹愔,秦州天水人。父思貞,字季弱。明《春秋》,擢高第。嘗受學於國子博士1>王道珪,稱之曰:「吾...
搓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折磨、虐待。元.關漢卿《調風月》第二折:「似你這般狂心記,一番家搓揉人的樣勢。休胡猜人短命黑心賊。」明.王玉峰《焚香記》第二四齣:「怪牙隊千般訕嗽,恨柳青百種搓揉,喜孛老幾番搭救。」
不貳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犯過的錯誤,不再重犯。《論語.雍也》:「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